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4日午間消息,阿里巴巴昨日發佈公司2018年6月季度業績,並凸顯了該杭州企業的與衆不同之處。在近來的一切不穩定趨勢中間,阿里巴巴的業績結果向公衆解釋了其不同於其他中國上市企業的原因。騰訊京東的財報均預測2018年底公司業務將面臨壓力。而阿里巴巴則清楚地表明,公司對出口依賴程度較低,更加關注中國的進口商品,也因此較少受到目前局勢的影響。

  飛輪效應使阿里巴巴別具優勢

  季度財報中有一點很明確,即公司的核心商業集團(包括淘寶、天貓、天貓全球、盒馬鮮生、阿里媽媽、聚划算和銀泰商業等)是阿里巴巴發展的強勁動力,確保阿里巴巴有足夠資金可以投資新的項目,並持續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核心商業營收爲人民幣692億元(約105億美元),同比增長61%。天貓將繼續獲得錢包額分並擴大在B2C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天貓實體產品銷售總額(不包括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34%。天貓在B2C行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包括MCM、Moschino和Giuseppe Zanotti等國際品牌亦加入了天貓的奢侈品展館。

  據阿里巴巴所言,淘寶是在線零售交易的起點。這聽起來倒像是一個未經大肆報道的事實,暗示消費者打開其他應用之前通常會打開這個被阿里巴巴日漸視爲媒體平臺的淘寶應用。相比於其他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還有一大優勢,即阿里巴巴無需在用戶獲得成本上進行大量投資,公司已經擁有5.76億活躍消費者。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可以把在用戶獲得成本投資上節省下來的錢投資到其他功能或項目上,從而爲客戶提供更多體驗整個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接觸點。在二三線城市,淘寶的增長也高達80%,將與拼多多展開更爲激烈的競爭。

  全球化是一個長期戰略

  阿里巴巴還討論了Lazada的變化。Lazada目前提供消費者到消費者服務、LazMall(類似於天貓)和LazGlobal(類似於天貓國際)等服務。似乎業務之間的整合正在逐漸形成規模經濟,因爲在中國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品牌合作伙伴如今也開始在東南亞與Lazada展開合作。很明顯,全球化是阿里巴巴的一個長期戰略,公司在Trendyol和Daraz等公司的投資更可以佐證這一點。阿里巴巴強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前言市場,以及他們在東南亞的投資確保了他們可以向這些市場的消費者提供中國製造的產品。LazGlobal這樣的項目則爲該地區和中國的消費者與商家提供了跨境購物服務。

  客戶參與和忠實度

  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人數多達5.76億人次,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該年度活躍消費者人數增加了2400萬;新增的消費者中約有80%來自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量爲6.34億人次,比2018年3月增加了1700萬。阿里巴巴還推出了一個新的88VIP會員計劃,以促進用戶參與和忠實度。

  外賣必不可少

  阿里巴巴同時也正在考慮成立新的控股公司,收購當地的外賣公司口碑網和餓了嗎。餓了嗎和口碑網的戰略合併將加速本地服務,新的實體已經獲得30億美元資金。餓了嗎還同時爲阿里巴巴提供了將點對點派送服務與公司的派送業務菜鳥配送相結合的機會。

  新零售——另一個巨頭的開始

  盒馬鮮生在中國消費者中間十分受歡迎,彰顯了中產階級消費者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爆炸性影響。截止2018年6月,盒馬鮮生在13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45家門店。盒馬鮮生不僅接受在線訂單,也藉助大數據改變供應鏈。基本上,消費數據將幫助這些門店滿足千禧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毫無疑問,眼下新零售正藉助之前提到的核心商業動力快速發展,並仍需要不斷投資,但未來,新零售必然將發展壯大成爲阿里巴巴新的收入增長動力。阿里巴巴還表示,公司將繼續醞釀新的理念,但他們相信,公司的最大挑戰是將零售店融入數字世界。

  阿里巴巴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們很容易忘記阿里巴巴跟亞馬遜一樣,也是一家科技公司。阿里雲的營收同比增長93%至人民幣47億元(約7.1億美元)。從整體上看,這部分收入對阿里巴巴微不足道,但云業務在未來將繼續增長,並在未來3-5年內將發展成爲亞洲許多零售商的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旗下的各大業務的規模和持續發展依舊令人驚訝。2018年6月份的季度業績證明,阿里巴巴將繼續大力投資以取悅他們的消費者,無論這些消費者身處哪個城市或是屬於怎樣的收入羣體。(木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