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點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暫時被遏制,但這種變化主要是調控政策不斷加碼、人們預期有所改變帶來的,只有保障供給,促進樓市供需平衡,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房價平穩。在政策引導迴歸“住的”需求之後,增加供給是保證房地產市場最有效的長效機制——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回落,三線城市略有擴大。雖說熱點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暫時被遏制,但這種變化主要是調控政策不斷加碼、人們預期有所改變帶來的,只有保障供給,促進樓市供需平衡,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房價平穩。

  經濟學原理告訴人們,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需關係影響。從實踐來看,無論是在房地產市場純粹“住的”需求,還是在上漲預期之下“炒的”(包括正常的投資與過度投機)需求,房地產市場供需失衡是根本推動力。任何一種商品,只要其具有稀缺性,都意味着投資或投機的可能。前些年,在房價看漲預期的作用下,房地產市場確實存在一些投資投機性需求。房價上漲預期的產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供給不足。

  多年來,各地建設用地一直實行招拍掛制度,受土地財政驅動,各地很難大面積放開土地供應。而且,一些地方對開發商囤地囤房等行爲缺乏有效打擊,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房地產供給不足。

  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十年來房地產企業新開工房屋面積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達到了201207萬平方米,當年房屋銷售面積僅爲130550萬平方米,雖說之後的2014年和2015年新開工面積相比2013年有所減少,但同時房屋銷售面積也低於2013年的數據,在供求關係上一直是供大於求。這段時間的房價溫和上漲,漲幅不是很明顯。

  最近一輪房價大漲發生在2015年年中到2017年年末。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工房屋面積爲166928萬平方米,但房屋銷售面積卻達到了157348萬平方米,兩者差距急劇縮小。之後的2017年,兩項數據分別爲178654萬平方米和169408萬平方米,其差距爲9246萬平方米,爲近十年最小值。

  不難看出,房價上漲與供求關係有着密切的聯繫。甚至可以說,供求形勢發生變化是近年來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當前房地產市場仍然偏熱。應該說,今年以來各地調控房價的政策不斷加碼,熱點城市對二套及以上購房者實行了嚴格的限制,“炒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這說明當前剛性需求的數量並不低,仍存在較大的供需矛盾。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2%,增速比1月份至6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這表明,各地積極查處閒置土地,積極督促房企開工,有利於補庫存、增供給。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在政策引導迴歸“住的”需求之後,增加供給是保證房地產市場最有效的長效機制。畢竟,供需關係直接影響商品價格,供需均衡才能保證價格平穩。

  (經濟日報 作者:盤和林 責編:劉辛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