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借據,沒有賬單,沒有人催債,每一筆錢都記在心裏

爲一句無聲的諾言 她花36年還債6萬多元

黃玉珍老人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故事。記者周如雨 攝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周如雨

“爲了子女,我借了一輩子錢,也還了一輩子債。”去年年底,當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江興村73歲村民黃玉珍將賣牛得來的錢還給姐夫後,壓在她心裏多年的石頭終於落了地。6萬多元的債務,終於在第36個年頭還清,黃玉珍用行動詮釋“誠實守信”四個字的含義。

丈夫不幸發生意外

獨自帶大四個孩子

1971年,24歲的黃玉珍與丈夫登記結婚,隨後生下四個小孩。

然而,幸福的生活在黃玉珍36歲時戛然而止。丈夫在一次外出打獵時,不小心踩到石洞掉了下去,等他人發現時,已不治身亡。

生活的重擔,從此就壓在黃玉珍身上。

不會扛犁耙地的黃玉珍,爲了養活四個年幼的兒女,只能脫鞋下田,讓鄰居教她耙地。由於技術不嫺熟,她在一次耙地時被木犁絆倒,重重摔倒在地後,還被木犁從身上軋過去。

哭,成了黃玉珍當時釋放壓力的唯一方式。但一想到家裏的兒女們,她從田裏爬了起來,抹乾眼淚,哼起小曲“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又重新喚起力量。

然而,光靠一個女人辛苦耕種來養活四個孩子,在當時來說並不現實。爲了補貼家用,黃玉珍空閒之餘還養些雞鴨,有時還要到生產隊幫忙砍甘蔗。

四鄰八方紛紛接濟

她一直都記在心裏

一個女人帶大四個孩子不易,家裏經常揭不開鍋,黃玉珍只好到處借錢維持生計。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年代,村裏人的生活都比較艱苦,但黃玉珍家的難處,大家都看在眼裏,親戚朋友和鄉親們都儘量幫助她。

孩子治病沒錢,村裏的親戚主動借幾十元給黃玉珍帶孩子去看病;大兒子上初中拿不出伙食費,村裏人主動幫墊支伙食費;女兒上大專的前一天,學費還差幾百元,黃玉珍在伯父家門前來來回回走動,等到伯父出來詢問後,她才硬着頭皮開口借錢,並承諾宰殺家裏的兩頭豬就還錢,沒想到,伯父主動多借幾百元給她,讓孩子放心上學……

據瞭解,多年來,親朋好友借給黃玉珍一共是65700多元錢,這些錢沒有借據沒有賬單,卻一直被黃玉珍惦記在心裏。

一生守護一句諾言

“最美婆婆”成爲典範

“無論再怎麼困難,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把這些錢全部還上。”黃玉珍說,從借錢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要將這些錢款全部還上,她堅持種地,養雞養鴨養牛,勤儉節約,攢得多少就還多少,直到後面兒女全部出來工作後,她也婉拒兒女們的幫忙,堅持要自己負擔這些債務。

“那麼多年過去了,她來給錢我,我都愣神了。”覃塘區大嶺鄉江興村村醫王英告訴記者,黃玉珍有過幾次拿錢過來給他,他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黃玉珍說幾年前她叫小孩來抓藥,欠下藥費沒給,現在有錢了得還上,說完黃玉珍硬要塞錢給他。

當記者提起王英的話,黃玉珍笑着說,雖然沒有紙質的賬本,但是每一筆錢她都記在心裏,一個都沒忘記。“有一次到人家家裏還債,嚇得人家說‘連借了5塊錢都記得’。”

去年年底,黃玉珍賣掉自己養大的6頭牛,當她親手將部分錢還給1992年借給她300元的姐夫時,終於還清了最後一筆債務,在她心頭壓了36年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覃塘區大嶺鄉江興村支書李壽雙表示,憑藉勤勞善良、誠實守信的爲人,黃玉珍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她先是被評選爲覃塘區“最美婆婆”,而後又在“中國好人榜”上榮獲“誠實守信”好人稱號,“希望通過黃玉珍的典型事蹟,讓這種誠實守信的精神能傳播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