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恩情在寫教案 圖據山西晚報

1991年,23歲的他中專畢業,成爲校園裏一名公安保衛人員。當時,沒人知道,彼時的藥恩情,心中已經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2006年,38歲的他研究生畢業,成爲一名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大學老師,彼時的他,是衆人眼中不可思議的存在……

2018年,年近50歲的他,已經成爲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專業學科帶頭人,此時的他,依然堅定不移地從事着自己喜愛的工作。

藥恩情的奮鬥人生,就是把夢想種下,然後等待它開花結果的過程。而這一切,只憑了一份堅持。

報到後回家的路上

夢想的種子就已種下

在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樓的407物證技術實驗室裏,記者見到了年近五十的藥恩情。眼前這個笑容和藹的中年人,一點也不像一位嚴肅的法學系副教授。

藥恩情的祖籍是晉中市左權縣,但他出生、成長和學習都在呂梁市文水縣。1991年,藥恩情從當時還是中專類院校的山西警察學院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分配到了中北大學保衛處,成爲一名“校園公安”。“報到那天是8月14日。”27年過去了,藥恩情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中北大學的日子。當時,他從學校畢業還不到5天。

“很多人以爲我們就是當時的保安,但實際上還是會有不同的。”藥恩情說。除了“幹部”的身份,更重要的是管理權限的問題。在保衛處報到後,藥恩情簡單參觀了自己即將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後,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心裏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我能成爲一名大學老師,站在講臺上,該有多好。”但是當時,這個想法只被藥恩情牢牢地埋在心底,誰也沒告訴過。藥恩情說,念頭剛剛被埋下,卻已經要開始自己的“保安”生涯了,處理偷雞摸狗、敲詐勒索、打架鬥毆……藥恩情在工作崗位上一待就是十二年。

不懈的努力過後

他終於離夢想近了一大步

雖然在保衛處一待就是十二年,但這十二年間,除了工作,藥恩情也在不停地充實自己,一點一點在接近自己的夢想,他的生活也在發生着變化。工作後的第二年,他就通過成人高考,考取了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的法學專業,並通過函授的方式完成了三年的學業與考試。1995年,他成家了,妻子在學校做會計工作。1997年,藥恩情再次參加成人高考,同樣以函授的方式在兩年後獲得了中央黨校法學的本科學歷。

藥恩情知道,要想成爲一名大學老師,最起碼的要求就是研究生學歷,所以從2000年開始,他就想着是不是該去考取研究生了。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還是一件小事。

當時,藥恩情已經是保衛科的副科長了,有次在和同事巡邏時,剛好透過窗戶看到教室裏有學生正在上課。“當時,我就想着,哪怕我當不成老師,那坐在教室裏當學生也不錯啊!”藥恩情說。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重新拿起課本,準備考研。

“當時很多人都勸我,說我現在已經有份穩定的工作了,何必再折騰呢?但我就是覺得,如果我不去考研,那我之前爲了成爲一名大學老師所做的所有努力就都白費了,我不甘心。”藥恩情說。

下定了決心,藥恩情就開始複習各科知識,但已經很久沒有拿起書本的他,自學起來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英語方面,幸好學校當時有個考研輔導班,藥恩情就報名參加了。“當時有個鄰居剛好是輔導班的老師,是他鼓勵我去的。”藥恩情說。輔導班是晚上上課,藥恩情下班後就直接去了教室,“當時去了教室一看,教室裏坐着的都是比我小十幾歲的孩子們,一開始真的有些拉不下面子,但只要坐下了,也就沒什麼了。”

除了在輔導班學習,藥恩情平時也是拿着一本考研詞彙大全,走到哪看到哪,從不離手。藥恩情說,他的考研詞彙大全,大概A4紙大小,有四、五百頁,他怕自己記不住,就只能翻來覆去地背,背完一遍再從頭背。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2001年,藥恩情第一次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但結果並不如意。可他沒有放棄,在2002年再一次參加了研究生考試。這次,藥恩情還是落榜了。這時候,他身邊那些持觀望態度的人都紛紛勸他放棄,“就當聽不到,反正我當時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考上,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直到考上爲止。”藥恩情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夏天,藥恩情在網上查到,自己被錄取爲山西財經大學法學系的研究生,他幾年的付出終於得到回報。“那年特別有意思,我上研一,我兒子上小一,所以我愛人給我們一人準備了一個書包。”回憶起考上研究生時的情形,藥恩情的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站上三尺講臺

他依舊在不斷學習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一閃而過。2006年那一年的夏天,成了他特別忙碌的一年,因爲他即將成爲一名大學老師,爲了能給學生們留下一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藥恩情在家整整備了兩個月的課。

說起第一次上課的情形,藥恩情依然有些尷尬。當時準備了50分鐘的內容,但30多分鐘就講完了。無奈,剩下的課堂時間,他只能讓學生們自習。有了這次的經驗教訓,藥恩情開始研究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變得充實、有趣。

藥恩情發現,法學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先學習一段時間的理論課程後,再讓學生們進行實驗課程,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接受程度並不高,所以他在自己的課堂上,率先採用一種互相穿插的方式來上課。“簡單地說,就是理論和實驗的互相穿插。”藥恩情說。比如,在上課時,他可能會要求一名學生來扮演劫匪,一名學生來扮演路人,兩個人合力表演一段搶劫的戲碼後,再由這段戲引出當堂課程的內容。這麼做,是他希望通過現場表演,讓學生們在學習相關知識之外,最大程度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我們法學系是2000年剛剛設立的,相對來說各方面的經驗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摸索。”藥恩情說。爲了達到目的,他除了從別的老師、別的學校吸取經驗外,還創立了一套自己的上課模式。模擬法庭,就在407教室的隔壁,在藥恩情當上老師之前就有了。但在他的課堂上,這裏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他希望通過課堂模擬實驗,增強學生們的立體感。同時,把法律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起來。而在這個教室裏,他也曾無數次扮演着法官的角色,爲學生們上課。

課堂之外,藥恩情也是同學們善於傾聽的“同伴”,但凡是同學們提出的他覺得中肯的意見,他都會採納。“去年,我跟藥老師說,最好能讓預備班的學員一起去參加模擬法庭大賽,藥老師經過思考後就答應了。”藥恩情的學生陳宇說。原來,最近幾年,法學系每年都會和其他學校的法學系來一場模擬法庭大賽,往年去參賽的,都只有本屆的參賽學員,但2017年比賽時,陳宇覺得,最好能讓下一屆的預備學員一同觀戰,提前做準備,就向藥恩情提出了建議,藥恩情也很快同意了。“無非就是換個大點的車、費用可能多一點嘛!但這麼做不光是對學生好,對學院的發展也有好處呀!”藥恩情說。

總有新的目標在前方

他覺得自己還要努力

除了探索更適合學生的上課模式,藥恩情在其他方面也一直不停摸索,下工夫。2008年,爲了編寫一本關於《廣告法》的著作,也爲了提升自己,藥恩情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習《經濟法》,師從著名經濟法學家劉文華教授。一年後,藥恩情回到了中北大學,而他的《廣告規制法律制度研究》也基本成型。

回到學校的藥恩情發現,學生們在上法學實驗課時,需要帶上民法、刑事訴訟法等多本教材,“不光重,上課效率也不高。”藥恩情說。爲了改變這種“不討好”的教學方式,他開始考慮出一本書,這本書最好把大學法學專業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十幾門課程都包含在內。經過幾年的努力,藥恩情作爲主編,寫出了《法學實驗教程》一書。

“主要還是自己喜歡吧!”說到這些年來爲了學習法律所做的一切努力,藥恩情一往情深。

從2006年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面對50多名學生,到現在成爲人文科學學院的副教授,藥恩情已經在三尺講臺上站了將近12年。這12年裏,他已經先後出版專著《廣告規制法律制度研究》,教材《新編經濟法教程》、《法學實驗教程》。而今年,藥恩情有一個新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能在學院內設置一個碩士點。“我們法學系的學生想要讀研,只能去別的學校,我就覺得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談及學生未來人生髮展,藥恩情特別認真。我們相信,這樣認真的藥恩情,一定能做到他想做的。因爲,他有着那份堅持和不放棄。

文/圖均據山西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