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一位做速凍食品的朋友跑來北京報喜,說去年發展的非常好,感謝我的建議,謝天謝地,廠子從瀕危線上拉回來了。另外還要感謝2018的大環境,把本地的主要對手拖垮了,現在他的市場反而做大了。

是什麼拯救了這家企業呢?是思維的轉變,和果斷的執行力。

任何一個產品,只要你想,都可以重做一遍。

兩年前,他參加師董會遊學論壇,私下跟我聊天,說目前生意不好做。他問:“我現在東西賣不出去,銷量越來越差,你能不能幫幫我,幫我對接一些渠道,多賣掉點產品?我給你提成。”

我的第一句話讓他很失望。

我說:“如果你的產品有問題,我沒法幫你賣掉它。”

不過我的第二句話,給了他一些希望。

“散會後,我們喝個茶,聊聊你的產品接下來怎麼做,好嗎?”

散會後,在酒店邊上的茶館裏,看的出,他心情很不好,眼神裏只有焦慮。

我問他,你相不相信智慧可以救企業?

他說他信,聰明人總是知道如何賺大錢。

於是我告訴他,放下驕傲,重啓思維。任何一個產品,只要你想,都可以重做一遍。

這位朋友的主營產品是速凍水餃,速凍包子。用他自己的話講,他並沒有特別大的核心優勢,主要就是靠當地勞動力成本低,原料採購便宜,機械化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再用低價格來保持銷量,口味上也與其他產品區別不大。

傳統超市

然而2015年開始,電商快速發展,天貓超市等網絡渠道大肆殺向他所在的城市,線下,原有渠道的銷售量不斷下滑;線上,網上的引流成本(直通車、刷單)遠遠超過了銷售收入,非但流量沒引進來,產品的價格競爭還越來越激烈,轉化率非常低。

而這個時候,雪上加霜的是,許多員工嫌工資低,轉行幹快遞和美團去了。他心力交瘁,感覺這個行業已經完全做不下去了。

他在找我聊天的時候,當年虧損是170多萬,銷量下滑、庫存積壓嚴重、生產基本陷於停滯,人愁瘦了20斤還併發症纏身,用他的話說:“是在咬着牙挺着等死。”

兩年後的他,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企業,今年盈利370多萬,用他的話說,算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雖然他身體還挺糟糕,但整個人精神狀態非常好,雄心勃勃的,語氣完全不是那次喝茶時的腔調了。

這位朋友的問題也是很多企業的通病:勞動力成本上升、電子商務競爭、傳統渠道失效、產品逐漸滯銷而無力扭轉

有沒有辦法解決?當然有,而且任何行業,都可以有很多!

是什麼改變了這家企業呢?

我一沒有幫他賣東西,二沒有幫他找貸款。當時我們去喝茶,其實只聊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細分市場

這位朋友最初的餃子,和大多數餃子一樣,是按韭菜、三鮮等口味來劃分的,非常的傳統,中國幾乎遍地都是。

我們先聊了細分市場的話題,即便是我們最常見的速凍餃子、速凍包子,同樣也存在着市場細分空間。根據人羣的不同,可以設計很多種定位清晰的產品。

例如水餃,按照味道可以分爲口味重的麻辣水餃、口味清淡的蔬果水餃;按照人羣可以分爲:老人保健水餃、兒童成長水餃、三高人羣無糖水餃等等……這位朋友之前的水餃只按最傳統的餡料口味來區分,完全沒有做過更加清晰的人羣定位,因此也扎堆在“通常水餃”的套路里無法自拔。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選擇呢?這要取決於他打算主攻的市場。

最後,這位朋友選擇了兒童成長水餃,因爲他覺得家家戶戶都捨得給孩子花錢,而且在當地,兒童水餃的競爭對手較少。關注兒童水餃細分口味的幾乎沒有。

這個時候,這位朋友的“腦洞”就開始被激活了。

根據他的經驗,他選擇了口味清新的蔬果、三鮮類餡料。同時,我建議他做設備改造,要把水餃的體積做小一點,適合兒童口型。他是個果斷的人,決定改造一部分設備,做“與衆不同”的產品,在他的膽量與決心下,半年後,幾款非常適合兒童的特製水餃誕生了。

第二件事情:升級產品

在確定了選擇兒童水餃後,他開始在腦子中構思新產品的賣點。“你有什麼好主意嗎?”他問。

我按照兒童產品的設計套路,給了他三點建議:

第一,產品本身的升級:

把水餃色彩化,用綠色純天然的配料,爲餃子皮賦予顏色,充分滿足孩子“顏值即正義”的童心需求。於是有了紫薯粉的玫紫色、藍莓汁的藍色、蔬菜汁的綠色等等,然後務必在產品成分中做好公示,以免家長擔心色素問題。

這個改變,會少量增加他的生產成本,但足以讓孩子喜歡上產品本身,提高客戶心目中“產品價值”的認知。對孩子來說,這種價值來自色彩,對家長來說,這種價值來自“多種天然蔬菜汁中的微量元素”,這種價值認知的增幅遠遠超過了成本增幅,企業就獲得了更大的定價空間。

同時,彩色水餃也形成了鮮明的認知差異,在“千餃一色”的當地市場上,還收穫了“喜慶市場”,包括婚宴、年節上,他的餃子銷量也明顯提高。

豐富多彩的兒童水餃

第二,產品營銷的升級:

好的贈品,可以帶動銷售。而兒童營銷中,動漫周邊無疑是很常見的切入點,由於所需的贈品數量較少,買版權划不來,所以我建議朋友在淘寶上訂購一些動漫周邊產品作爲贈品,例如附有熱門動漫人物的水杯、文具盒等等。

ACG衍生的兒童文具

這種贈品的選擇並不是隨機的,而是被我限制在了“可以帶到學校的東西”,目的是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炫心理”帶動更多孩子的關注,讓贈品通過孩子在同學間的傳播,成爲餃子的“活廣告”,從而帶動更多孩子實現“用戶裂變”。

炫耀與從衆的心理,讓更多孩子爲了獲得贈品,帶着家長從衆多的餃子中指名購買了這位朋友的餃子,甚至原本對餃子興趣不大的孩子,也因爲贈品,產生了對餃子的購買慾望。

贈品的贈送方式,可以是買一袋餃子贈尺筆,也可以是買三袋餃子贈文具盒或茶杯。甚至是買五袋餃子贈書包。

第三,產品復購率的升級:

在水餃的包裝袋內贈送一些限期使用的代金券,註明1個月的期限。

爲什麼是1個月呢?因爲我們當時設計的最大套餐,最終決定爲買5贈禮的促銷套餐,1個月內喫5袋餃子,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不會“喫膩”,使我們的代金券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顧客的購買頻次。

水餃代金券樣例

代金券是一個很老的套路,利用了“沉沒成本”的心理,讓顧客覺得“不用白不用”,以此提高產品復購率。限定期間,是爲了定期激活顧客。合理規劃激活頻率,則是避免顧客高頻購買最終產生厭倦(喫膩)。

這位朋友是一位執行力很強的人,不到半年的時間,他的新品調整完畢,在當地市場賣的風生水起,二十幾家大超市裏,他的產品立刻成爲搶手貨,逐漸有顧客刷二維碼在網上長期訂貨。

“健康獨特的訂製產品”+“熱門動漫的周邊贈品”+“刺激復購的限期代金券”最終激發了強大的市場反饋。

瀕臨倒閉的小食品廠,依靠這套“升級邏輯”一舉逆襲成爲當地孩子們的網紅爆品。

那麼,這位朋友還有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呢?

有的。

第三件事情:拓展渠道

這位朋友原先因爲缺乏產品競爭力,只能靠固守本地、以價格戰生存,根本無力在電商平臺上與其它廠家一較短長。當他擁有了“爆品”,有了足以在網上爭霸的資本後,他最先要做的,是拓展渠道,去更加廣闊的市場搏殺更大的利潤。

今年春節,他專程到北京仔細聊了關於後續發展的事情,定下了2019年的戰略:建立以小程序、視頻冠名、內容植入等方式的品牌推廣體系,加強在ACG社羣中的投放力度,同時擴大水餃的產品線。趁着2019還有很多企業後知後覺,快速破局做大。

超過9成的老闆,做不到“逆襲”

這位朋友的“逆襲”經歷聽起來非常簡單,但事實上,超過9成的老闆都無法做到。

爲什麼呢?

因爲“逆襲”的過程,首先是從“誅心”開始,也就是要先摧毀老闆自己心目中“產品的理想形態”。而絕大多數老闆,往往是心高氣傲的,以往的成功經驗讓他們聽不進“外行人”的建議,如果這位朋友依然堅持“價格戰是唯一的競爭條件”的原有邏輯,而不是徹底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花大成本冒險轉型,他終將困守在原來的經驗中直到企業消亡。

其次,企業的升級,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執行力上。

這位朋友在“代金券”上的執行力非常強大,這得益於他對渠道的長期深耕,使得很多超市、賣場都能對他的代金券給予支持。否則的話,終端不支持,任何復購刺激都是空談。

他對設備的改造也是非常迅速,連續兩個月不回家,天天守在餃子機廠家門口,花大價錢訂製“兒童版餃子機”。第一,需要準確的判斷力;第二,需要膽識去堅定的貫徹企業戰略。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企業轉型,都百分百可以成功。我們說“不破不立”,破,一定會有風險,但也帶來了重生的希望;不破,恪守成規,只好安靜的等待消亡。

柯達公司一定曾有下屬提出過做數碼相機、諾基亞也一定有下屬提出過發展智能手機,但可惜的是,老闆們捨不得“自我誅心”,不敢破而後立。往日的成功經驗,成了企業最大的絆腳石,這纔是最難拯救的。

直到今天,也有超過9成的老闆,拒絕別人的建議。

如果沒有“空杯心態”,或是缺乏良好的執行力,總是乞求能在昔日的老路上抗衡時代的改變,對不起,沒有任何人能夠幫上你。

“如果你的產品有問題,我沒法幫你賣掉它。”

但我們可以思考,如何更加智慧的,解決掉問題,讓產品本身變得好賣。

善於利用共享智慧,就能無中生有,點石成金。

思考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請把智慧,轉發給愛你和你愛的人

歡迎關注和留言

把你的感悟、故事與我們一起分享

想和我聊聊?

請在師董會APP來找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