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因其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常可見鼻衄、齒蛆等出血症狀。中醫認爲再障腎精虧虛,無力化生腎陰腎陽,致氣血陰陽虧虛。而臨牀以腎陰虧虛多兼,腎陰虧虛則虛火內生,迫血妄行,故見出血。而離經之血即爲瘀,出血導致血疲,加重再障病情,使治療更加困難。若單純以補益爲法治療,既有助熱動血之慮,又有留瘀之弊,但若大投涼血止血之品,又恐損傷正氣,導致腎氣愈虛,難以恢復造血功能。在治療再障出血患者時,強調“補益與止血活血”的平衡,常常在補腎填精,滋陰瀉火的基礎上加紫草、仙鶴草、茜根等藥物涼血止血,又因仙鶴草、茜草等藥味兼有活血功能,可使得補益而不動血留瘀,活血涼血而不損正氣。

止血藥常選用茜根、仙鶴草等活血止血藥。在唐容川《血證論》的治血四法的基礎上認爲“離經之血即爲瘀血”,因此在止血的同時應該兼顧祛瘀。在止血藥的選擇上,常常選用活血止血藥,以達到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