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在他人生的最後日子裏,試圖解開平行宇宙的奧祕。

在其去世前不久,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擺脫了長久以來思維定勢的怪圈,可能完成了解釋人類可以如何發現平行宇宙的終極理論。

這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一直思考如何解決令人類困惑的問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報道,霍金在逝世前提交了一篇名爲《從永恆的膨脹中逐漸消逝》的研究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霍金同比利時魯文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一起探討了如何利用宇宙飛船上的探測器找到這些多元宇宙,並預測了我們的宇宙將如何消失在黑暗中。

霍金1983年的“無邊界”理論解釋了宇宙如何通過大爆炸產生。這篇論文試圖解決這套理論提出的一個問題。

這套理論稱,宇宙從一個奇點擴張到我們今天生存的世界的原型,這個過程稱爲膨脹。

但是,這種理論還預言有無窮多的大爆炸存在,每個爆炸都創造了自己的宇宙,即“多重宇宙"。

實際上,科學家們旨在將平行宇宙的概念轉變爲可測試的科學框架,認爲平行宇宙存在的證據應該能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探測到,並提出深空探測器開展相關探測的數學方法。

平行宇宙只是是物理學中尚未證實的一種假說,認爲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存在着其他獨立的宇宙。如果論文中的相關證據真能被找到,那麼將是諾獎級別的成就。

但是,對於霍金個人來說,他在物理界的貢獻能夠配得上諾貝爾獎,但是,諾貝爾獎只頒發給有足夠強大的證據的理論基礎上,就算日後平行宇宙理論得以證實。

可是,諾獎沒有追授已故之人的傳統,霍金此生,也只能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