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不是一日,不是一節,而是應該作爲一種信念責任,長久下去。

家住海寧路590弄67號的71歲獨居老人王老伯,因患小兒麻痹,肢體三級殘疾,長期臥牀在家,老人非常需要送餐上門的助餐服務。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河南北小區“養老管家”閻美霞知曉後立刻聯繫小區志願者,每天爲其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昨天,四川北路街道專門爲遇到困難或難題的老人解決“最後兩百米”服務的“養老管家”上崗啓動儀式,在四川北路綠地舉行。21位經過培訓的“養老管家”開始走街串巷,爲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各類服務和幫助。

重陽不是一日之功 虹口設立養老管家 實現老有所依

周到君瞭解到,在四川北路街道8萬多名戶籍人口中,其中老人4.4萬餘人,百歲以上老人45人,獨居老人1288人,老齡化比例高達40.38%,老齡化程度、獨居老人數和百歲老人數均排虹口區第一。四川北社區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許多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失能老人在生活上面臨着許多養老問題。如何將養老服務政策快捷通暢地傳遞到社區居民中?如何將養老服務精準精細地輸送給社區老人,這些年一直成爲街道想重點解的課題。

四川北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在啓動儀式上告訴周到君,經過排摸和調研,該街道開展了“1+3+21”管家式的“養老管家”工作體系建設。1是以街道綜合爲老服務中心爲平臺設一個總管家,3是以三個市民驛站爲平臺設三個大管家,21 是以居民區爲平臺設21個小管家,以此多層次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從被動的接受居民諮詢,到主動出擊,向老人瞭解需求,根據現有政策和服務爲老人提出綜合養老方案,解決老人的需求和問題;在整合社區資源的基礎上,解決現有的服務難以覆蓋到問題。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後兩百米”,爲社區老人提供豐富、便捷、體貼的多樣化、精細化、專業化養老服務。

四川北路街道江西北、河南北兩個居民區的老年居民最近幾年都面臨着洗澡難問題,由於身處老式里弄,家裏沒有獨立的浴室。家住武進路543號的85歲翁老先生和82歲的老伴陳老太太最近去看了看幾個熱門的洗浴場,都要上百元浴資。他們想找一家周邊能接納80多歲高齡老人的大衆浴室,但又不知道哪有。兩位老人便求助於“養老管家”黃薇。黃薇特別聯繫了周邊的虹德養老院,爲社區高齡老人們,開放助浴場所。由養老院發放助浴票給“養老管家”,由“養老管家”發放給有需要的老人,老人憑票到養老院的浴室免費洗浴。養老院在門口、大堂和走廊裏都專門設置了導引標識;在浴室門口設置休息區,還特地增放了舒服的坐椅;加固了各類安全扶手,安排專人負責維持秩序。

據悉,“養老管家”大多來自社區裏剛退下來的居委會幹部,由於他們長期在居民區工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社區資源,爲老人服務又很熱情,試點期間,受到了老年人和家屬的歡迎和好評。該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老年人有需要,“養老管家”都會盡可能地爲他們做好服務工作,大的陪醫,小的買個菜什麼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