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武圣关公的故里。(运城,因地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东侧,而又古称“河东”。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2000年9月撤地设市,辖1区2市10县5个经济开发区、14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19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市、传统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

历史沿革

唐尧建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运城。

商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魏国都城在安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治所白马城(今临汾尧都区)。

唐为河东道,辖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区,治所河中府(今永济)。

北宋时期运城为陕西路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西安市)。

宋为河东路,辖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区,至金朝未变。

元、明、清与临汾同为平阳府,治所平阳(今临汾尧都区)。

民国三年至十九年,运城、临汾及石楼、灵石、交口同属河东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置运城,辖安邑、襄陵、汾城、万泉、荣河、临晋、猗氏、曲沃、翼城、解县、虞乡等20县。

1949年,运城、临汾及石楼、交口成立晋南行政公署,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晋南区。1950年,原陕甘宁边区晋南区的运城、临汾晋南28县正式划归山西省,成立运城专区和临汾专区,运城辖1镇17县。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销,按原建制划分为运城、临汾两个地区。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地级运城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后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南专区。

1970年设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2)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10月,正式撤地设市。

区划现状

至2016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区,2个县级市:永济市、河津市,10个县: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垣曲县、平陆县。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自然地理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而相望,北与临汾市毗连,东与晋城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5'-112°04'和北纬34° 35'-35°49'之间,东西长201.87公里,南北宽127.47公里,同邻省的渭南市和三门峡市一起构成黄河中游“金三角”。  

地形地貌

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180米。运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主要有中条山、吕梁山、稷王山、孤峰山4大山脉,面积26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1%。

气候特征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年均气温13.3℃,一月均温-2.2℃,七月均温27.4℃;日照时长2039.5小时;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212天。

水文概况

运城境内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等天然湖泊,并建有上马水库和苦池水库。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汛期为每年6至9月。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在河流形态、河道特征方面表现为:沟壑密度大,水系发育;河流坡陡流急,侵蚀切割严重。径流和泥沙的特点:洪水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年径流集中于汛期,枯水期径流小而不稳。

黄河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黄河从河津寺塔西侧入境,沿秦晋峡谷自北向南。出禹门口后,河势顿开,河床宽阔,由北向南经河津、万荣、临猗、永济,在芮城县的风陵渡曲折向东,过平陆、夏县,到垣曲县的碾盘沟出境,共流经8个县(市),流长396千米,为运城最大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龙门站)为319.6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014.4立方米/秒。

汾河

汾河自新绛县南梁村入境,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由万荣县庙前汇入黄河,流长145.2千米,流域面积2943平方千米;据河津柏底水文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3.8立方米/秒。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涑水河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的陈村峪,向西南流经绛县、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6县(市、区),全长196千米,落差445米,纵坡1/400,流域面积5774平方千米。据张留庄水文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0.54立方米/秒。

姚暹渠

姚暹渠是历史上为保护盐池而修筑的一条人工河道,开挖于南北朝北魏二年(505年),原名永丰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重开而改名。姚暹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拦截柳沟、寺沟、刁崖河、史家峪、赤峪等沟道来水,向西北入苦池蓄滞洪区,经盐湖、运城城区,在永济入伍姓湖,全长86千米,落差110米,纵坡1/770,流域面积212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6年,运城市平均水资源量13.336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6.5731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2.3%,其中,生活用水1.572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55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3.652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末,运城市耕地保有量54.7867万公顷。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09.4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23.4公顷,房地产用地165.8公顷,商业服务用地69.8公顷,基础设施等其它用地550.3公顷。

矿藏资源

运城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银、铜、铝、锌、铅、钴、钼、芒硝、岩盐、白钠镁矾、卤水、熔剂灰岩、灰岩、粘土、磷、长石、玻璃石英砂岩、重晶石等21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约54种,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

优势矿种由北向南呈“二点一线”式分布,其中河津市下化乡一带及平陆与垣曲交界处一带的煤矿和石灰岩、白云岩与中部盐湖区三路里至万荣县三文一带的白云岩,灰岩构成“二点”;南部中条山区内生矿产铜、铁等呈线状分布;单矿种分布相对集中,铜矿是运城第一大矿业支柱,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93.99%,分布于垣曲县和闻喜县的接壤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河津市龙门山—西皑口—魏家院一带,矿体平均厚度1.5-30米,宜露天开采。

旅游名胜

运城市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省级57处;市级31处。旅游线路以寻根祭祖游、黄河风情游、德孝文化和善文化为主。驰名中外的景点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后土祠,以及西滩、李家大院、五老峰、历山、司马光墓等。

运城盐湖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是华人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千米。虞舜曾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运城盐湖被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名优特产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临猗苹果

临猗低处黄河之畔中条山之下,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无污染,是优质苹果基地,苹果个大,色鲜,红富士×新红星杂交育成的优良中晚熟品种,在临猗县9个中下旬成熟,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400—500g,果型指数高达1.3以上,属大型高桩中晚熟苹果,肉质硬脆,酸甜爽口,不发绵,贷架期长,着色鲜红。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垣曲猕猴桃

垣曲县的猕猴桃资源丰富,有紫果、软枣和元宝等3个品种,主蔓长达10多米,直径达10厘米以上,但处于野生状态。1979年,垣曲县有关部门选择优良单株,调查研究高产技术,将收集到的种子、剪集的枝条,进行人工栽培繁殖,已经大批成活,长势良好。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绛县山楂

绛县共有山楂面积2万亩,鲜果年产量000万公斤,品种以大金星为主,被国家林业部、财政部、农业部列为全国七大山楂基地县之一。 从事山楂食品加工的企业有100余家,主要产品有山楂果脯、蜜饯、汁、果酱、糖、饼等8个系列30多个品种。其中山楂蜜饯荣获国家“七五”星火科技成果优秀奖,1998年通过了美国FDA质量检测,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九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风味小吃

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的诞生,与著名的戏剧“二进宫”有关,“二进宫”是一部反映明代宫廷斗争的历史剧。明穆宗朱载厚死后,李良企图篡位,皇后密召徐、杨二人进宫,欲把太子交与二人带出宫。杨派人去蒲州搬兵却走漏风声,李良派兵追到泓芝驿。北相镇的路老汉在泓芝驿卖炊饼,一位后生冲进他的席棚喊救命。后生一路上饱受风寒病倒了,高烧不退。路老汉心急无招,把炊饼用刀切碎,抓起一块羊油放进锅中,趁热放进大料,再投入一把潞盐加水烧开,把炊饼加入烹好倒进碗中,趁热喂下。半个时辰后,后生高烧渐退,赶往蒲州搬兵救驾。事后,这位后生找见路老汉,见面就拜,唱道:“你让我吃的真是护国良肴啊!”路老汉听不清后生的南方话,把“护国”听为“胡卜”了。

稷山麻花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

甑糕

甑糕是由糯米和枣闷蒸而成,关键是适时加水掌握火候。虽不及八宝米,在晋南一带也久负盛名,因为它是用特殊的器皿蒸煮,一粘二甜,老少可口,如与涝糟合煮少许,饮之,更是别有风味。为新绛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

特点:软、粘、甜、热,喜甜可多放白糖,宜热食。

万荣凉粉

万荣凉粉用红薯粉制成,白晶透亮,调上鲜红的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等调味品,麻辣酸香,清凉爽口,是一道适合夏季食用的小吃,其色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夏季冷食有消暑解渴之效。有热凉两种,浇羊肉臊子的为热凉粉,调以油辣子、芥茉、食盐、蒜泥、酱油、醋的为凉凉粉。凉粉筋道,调和麻辣适度,醋香诱人,入嘴即咽。据传始于清代,由陕西韩城传入,是一道万荣名吃与文化兼融的美餐。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又有“国式糕点绝产”之美称。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在晋南民间把“炸”就叫“煮”。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其外裹芝麻,滚圆状,内有栗色、绛白二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腻,久不变质。主要原料为面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红白糖等。

运城名人

古代

人物 主要成就

女娲氏 大地之母

嫘祖 黄帝之妻,养蚕缫丝

蚩尤 九黎部落首领

风后 黄帝宰相

后稷 尧舜时期的农官,周朝先祖

虞舜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

大禹 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主

傅说 殷商贤臣,辅佐武丁成就“武丁盛世”

晋文公 开创晋国百年霸业,春秋五霸之一

魏文侯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之主

猗顿 战国初年著名商人

介子推 晋国贤臣,后人尊为介子

猗顿 战国时期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大商人

张仪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荀子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廉颇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

关羽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圣”,“五虎上将”之首

卫夫人 晋朝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卫玠 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裴秀 中国地图学之父

王通 隋末大教育家,王勃祖父

郭璞 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祖师,风水学鼻祖

薛仁贵 唐朝名将,军事家、政治家,对外民族英雄

王勃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

王之涣 盛唐时期诗人,“四大边塞诗人”之一

王维 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张巡 唐朝名将,爱国英雄,“通真三太子”

裴行俭 著名军事家

裴度 中兴贤相,平定淮西

杨玉环 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卢纶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柳宗元 诗人、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空图 唐代诗人,诗论家

吕洞宾 八仙之一,全真道祖师,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赵鼎 南宋爱国政治家、词人,抗金名相

孟珙 南宋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姬际可 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

裴氏家族 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3000余人;《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天下裴氏宗族所居裴柏村由此得名“中华宰相村”,毛泽东曾称道:“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中国的人才学,不能不研究裴氏家族”。

近代

人物 主要成就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之一

傅作义 抗日名将、爱国将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董其武 开国将帅,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上将

常乾坤 共产党最早的飞行员,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中将

程子华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健吾 著名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

裴丽生 曾任山西省省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姚奠中 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文敏生 曾任河南省省长、黑龙江省委书记、邮电部部长

柴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全权大使

阎逢春 蒲剧泰斗,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理事,首创帽翅功

侯波 “红墙摄影师”,担任毛泽东专职摄影师12年,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席泽宗 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张志坚 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上将

裴怀亮 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上将

现代

人物 主要成就

郑卫平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上将

宁吉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少琴 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张平 一级作家,2008年任山西副省长,山西省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李强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李红 福建省党组成员、副省长

谭向勇 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史大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

宁滨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孟振平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

史立荣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景海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两度飞天第一人

此文编辑参考各省各市地方志,由小编编辑整理汇编而成,加之小编能力有限,仓促而成,如有历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请见谅,最后小编在此感谢您能在百忙的时间点击“小熊说故事”,如果觉得小编写的还算可以的请您点一下您的金手指,关注我们欧:小熊说故事!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关公故里、大运之城——运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