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趣味的思維啓迪,接地氣的創投方法論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投資人說

專訪達晨創投 · 高洪慶:投資最牛的方法就是,像針一樣扎進高度細分的行業

題圖: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 高洪慶先生

資本早已不像過去那麼粗放,每家機構都在發展過程中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模式。標籤變成烙印之後,被人熟知。今天投投給你分享的是,達晨高洪慶的投資哲學。逐熱是他摒棄的,在他看來,深扎一個行業,看的越多,瞭解越多,成功率纔會高。以下是他的故事。

作者|Jeanette管 校對|Cris閆編輯|Noah陳

1

創業無非做兩件事

投資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我一直講要尊重商業常識,世界上最簡單的商業模式是最好的商業模式。我經常說一句話,當有一個創業者給你講商業模式,他講了10分鐘你還沒搞清,不要以爲自己智商低,是那個項目真的不好。

有三類我是堅決不會投的:

第一種,堆砌很多時髦的熱點名詞。什麼熱堆砌什麼,B2B,C2B,B2F……新零售熱就講是新零售,O2O熱就講是O2O。這種創始人很不真誠,甚至有點浮誇。

第二種,如果你所處的行業本身是非常小的行業,你再怎麼發展,市場也不會太大。行業一定要大,天花板一定要高。我們希望找非常大的行業。今年我們爲什麼會佈局新能源汽車這樣的行業,包括一直關注的家裝行業,因爲這都是非常大的行業,有幾萬億市場。有些項目小而美,我們是不投的。當然小而美的項目你做好生意也可能不錯,賺賺錢挺好,爲什麼要融資,要IPO?

第三,思路不清晰,營銷思維太強的創業者我們也是不投的。一來就跟我講這個項目是某某平投的,當然這些牛人會爲項目做一點背書,但並不意味着誰的投資項目一定成功。

創業很殘酷,真的是九死一生,成功的概率太小了,5%都沒有。對於創業者而言,你要冷靜分析,目前這個商業機會,是不是僞需求。一旦想到可以解決目前市場的一個痛點,你會不會非常興奮睡不着覺,ALL IN做這個事情,我覺得創業的本質應該是這樣。

創業也好,做投資也好,必須要有一顆非常乾淨的心。爲什麼要創業?創業就是要爲我們的用戶、客戶創造價值的事業。只是爲了賺錢而創業,我覺得是本末倒置的。

創業無非做兩件事情,第一是創造新的市場,做一些增量市場。

這個東西是別人沒想到的,別人不能做到的,你通過什麼來做到。也許是通過技術創新,也許可以把沒那麼炫的技術與設計做結合,這些都可以獲得增量市場。

第二是存量市場。同樣的一個蛋糕,我並沒什麼突破,但我爲什麼能搶到?蛋糕本來人家都有的,你一塊,我一塊,爲什麼現在我能喫,而你不能,肯定我有與你不同的地方。所以,你天天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核心壁壘。憑什麼我能從你的飯碗裏把你的都搶過來,我肯定有自己的幾把刷子。

對創業者我有四點建議:

第一,方向比努力重要。你不要用你堅持的外衣來掩飾對趨勢判斷的謬誤,堅持在很多時候可能南轅北轍。

第二,你一定要明白生存比發展重要,你先要保證公司活着。在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安全邊界,你的現金流好不好。

第三,公司發展初期,毛利比利潤重要。你要有足夠多的毛利公司以後纔有更多發展空間。

第四,面子真的不重要,真的不值錢。虛榮心會害死很多人,創業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

2

less is more,讓好項目主動來找你

怎麼獲取優秀的項目呢?獲取項目的方式有很多,項目推薦,FA推薦,朋友介紹,這些當然都是獲取的方法,但有一種最牛的方法是什麼?叫重度專業化。

投資人要學會抑制自己的慾望,在一個高度細分的行業裏,像一根針一樣扎進去,看的多、看的深,才能判斷一個行業的前世今生。

要永遠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投資,不管你的能力圈有多小。堅持自己能夠理解的範圍,只做自己理解的企業。在投資外擴展你的能力圈,在投資中守住你的能力圈。如果你不瞭解這個行業,你有兩個選擇:學會了解,或者回避投資。如果你對這個行業的瞭解還處在學習過程中,也不要涉足。

在自己擅長的行業,我們做非常深入的行業研究,把行業圖譜做出來,上游、中游、下游,未來的趨勢,裏面的競爭對手是誰,現在什麼狀態,以後的趨勢是什麼,叫按圖索驥,你慢慢就會發現怎麼那麼多項目。一旦你成爲這個行業的專家,所有人都會來找你,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我相信一個比較好的互聯網家裝公司總歸要讓達晨來看一下,你投跟設計相關的也不可能不找我們,這就叫重度專業化。less is more,你越細分化越像一個圖釘釘下去,機會反而會越來越多。

最近我們剛剛投了一個項目叫開裝,這個企業滿足我們對行業、對消費者的一些判斷。一間酒店或者一個公寓,不需要任何水泥,沒有任何敲敲打打,7天之內就可以裝修成一家標準化的房間。

有機構在天使輪投了他們,到現在這個階段有很多機構找他們,但他們發現我們在裝修行業很專業,就主動找到我們。

3

要有獨立思考精神,不跟風,不追風

真正優秀的投資人他不追風,不跟風,當然,他也不造風。2005年O2O最瘋狂的時候,我們一個O2O都沒投。

今年有三個風是造出來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無人便利店。現在很多打着「共享經濟」旗號的僞商業模式太多了,你只要有常識就知道這個東西不靠譜。

爲什麼還有那麼多投資人來投?從一個專業投資人來講的話,算賬是算得過來的,以充電寶爲例,這個東西50塊錢,一天借兩次,一次一塊錢,我25天就把它收回去了。最怕的事情是什麼?有很多投資人投這個行業的目的不是爲了創造價值,他投的目的就是爲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退出。

我們看過許多這類項目,但最後都沒敢下手,最糾結的時候,我在朋友圈裏寫:雖然錯過了將來可能會有遺憾,但不會後悔,看不透看不懂的錢超過了我的能力圈。

每天我們看到的新聞都是好消息,誰拿到了A輪融資,誰又獲得C輪融資,誰又融到幾千萬美金,誰成了財富英雄。每天都是這些東西,很少講失敗案例。投資人每天都炫好的投資案例,失敗的一個都不說。這個時代太浮躁了,投資人浮躁,創業者也很浮躁。

我們始終相信投資行業的一九效應,10%的投資人賺了90%的錢。投資的本質是什麼?一定是前瞻性。誰也沒法真正的預見未來,但可以研判一下趨勢。

這個行業真的需要獨立思考精神,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達晨有一個理念,我們不大跟同行做交流,爲什麼?我們想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

在達晨體系裏我們很多人都是重度垂直、高度專業化的,有些人只看互聯網家裝,有些人只看互聯網金融,有些人只看大數據裏的企業安全……只有你重度專業化,在你熟悉的圈子裏你看得多,看得深纔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一個人能力一定是很有限的,你今天問我AI東西,問我醫藥的東西我肯定不回答你,因爲我不懂,我回答你就是不懂裝懂。哪怕巴菲特,哪怕查理·芒格,都是有自己的邊界的。

投資是一次長遠的修行,上坡有時,滑行有時,艱難有時,得意有時,時刻要記得爲什麼出發,每一刻都要堅持自己的信仰。

4

消費升級下,99%的產品需要重做

我們這代人是崇洋媚外的,什麼品牌都是要洋品牌,但95後、00後他們根本不care,只要好用就行。我們這代人有些時候是炫耀消費,年輕人無所謂,只要有個性。今天我穿一件衣服很特別,很有設計感,可能價格只有大品牌的1/10,1/20,同樣引人關注。不是貴纔好,這是一個講審美的時代。中國99%的產品在新生代起來以後是需要重新做的。

消費升級不是買同樣東西你的價格更便宜,消費升級是在同樣的價格下或者略微高一點的價格你能買到更好的商品。網易嚴選的每樣東西你家裏都有,爲什麼你還要買。你家裏沒有鍋嗎?沒有拉桿箱嗎?沒有筆嗎?消費者發生變化了,他需要高顏值,需要好看、好玩、好用,需要有愛、有趣、有品,需要有精神內核的產品。

消費升級的背後是什麼?以前可能更多的在乎的是一種基本的使用價值,現在我除了使用價值以外,我可能需要更高層次的一些服務、體驗、尊嚴、與衆不同、分別心。舉個例子,我家裏原來有傳統的那種電子稱,但看體重每次要蹲下來看,後來換了小米的電子稱,與APP關聯,在手機上我就可以看。不僅方便,價格比以前還便宜。我一直覺得商業模式創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技術創新與設計創新相結合的模式。

專訪達晨創投 · 高洪慶:投資最牛的方法就是,像針一樣扎進高度細分的行業

記者眼

採訪高洪慶之前的一個小時,他正在做創業導師,和另外幾位投資人一起看項目。一旦創業者表達含混,他就會打斷,直接問,「你的項目特色是什麼?」對他的感覺是,他是一位尖銳的投資人。

但採訪起來,又有另外的感覺,因爲非常堅定,所以取捨起來容易。他健談,一旦你起個頭,他就能沿着話題一直說下去。不時拋出問題,讓我回答。

他說的最多的就是獨立思考,在趨勢的年代,他很警惕熱點,這直接反應在他投資的項目上,看不懂的堅決不投,只投自己懂行的。

很難說,面面俱到或者深扎一個行業哪種更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家機構的風格越來越明晰,這一切都反映在投資人身上。

【轉載須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