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一

仅仅放开二胎显然不够了,各种数据全都透露着一股子焦虑味,吆喝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多,并煞有其事地给出看似靠谱的建议,比如,提供生育补贴、奖励,延长产假,加大医疗教育补贴,如此等等。

但总有人喜欢做惊世骇俗之姿,脑回路清奇,出语惊人。

一家名为《新华日报》的报纸刊发专家文章为国大声疾呼,建议立即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开篇行文显示出常规的套路,全面二孩生育高峰已过,从去年开始出生人口又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生育旺盛期妇女减少,未来几年人口出生率将面临断崖式下跌。

人口危机迫在眉睫,要立刻全面放开生育,鼓励生育。

给出的鼓励政策也是正常人能想到的,大力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让孩子生下来有人照管;加强义务教育体系,减轻家长在培训机构的投入;发挥计生干部力量,宣传多生多育……

农村的土墙上篆刻着历史变迁,几代人脑海里还在循环播放着耳熟能详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 幸福一生”、“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超生罚款你不缴 拘留所里见分晓”,忽然间,这些标语变得不合时宜起来,被全面清理清除,换上适应形势要求的新口号:“负责任生育,过幸福生活”、“一个太少 两个正好”、“一对夫妻准生俩娃 一个养爹一个养妈”。

好吧,世事变幻莫测,沧海桑田也是有的。重新刷墙体广告的新潮流正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上演,我们一起见证时代。

如上都还在可接受范围内,接下来专家就表演起“惊世骇俗”的戏码刷存在感: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于补贴的自我运转。

所谓自我运转,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花在民众身上的钱,当然要从民众中来: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40岁以下公民招你惹你了,吃你家大米了,要当冤大头??

平日已婚人士总爱都那身边的单身狗开玩笑“单身是罪”,哪成想,有人居然认为“不生二胎更是罪”,还得交罚款!

人到中年最苦逼,上有老下有小,在别人眼里是根草却是家人的天,埋头拉车不敢有半点闪失,既要担负孩子生养,又要纠结父母养老,更要担忧自己养老,日常还得应付别被小青年抢了饭碗,气都喘不匀,还要被嫌弃生孩子不积极。

以往的经验表明,交出去的钱去路如迷宫,没有人能说得清。公积金、养老金、房屋大修基金哪笔账能说个明白?更不用说之前千千万万个超生家庭贡献的社会抚养费,一收三十年,数额该是颇为惊人了吧,总可以拿出来补贴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何必到处薅羊毛?吃相太难看。

哪些单身主义者、丁克家族、同性恋、不孕不育人群、无力负担者该如何是好?为共同理想而奉献?

就算被扣的生育基金在退休后能拿回来,谁晓得那时候已经通货膨胀到什么程度了?

怀着对这位专家的滔滔敬仰之情,详细研读这篇名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唯恐误解人意。

《新 华 日 报》是江苏 省 委 机 关 报,专家也有名有姓,查得出来历,并非饭后茶余的闲谈。那只能说,专家实在是不了解现代人不愿生育的原因——负担太重。

40岁以下的成年人,也该拥有自主安排人生行程的自由和权利,养得起就生,养不起就不生,不想养就不生,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为,才是和谐生活的真谛。

前段时间闹到沸沸扬扬的杀鱼弟,其老家是山东,尤其是农村有着浓厚的生养氛围。二胎没放开前,千方百计偷着生,二胎放开后,光明正大抢着生,被称为“最敢生”的省份。

杀鱼弟父母生了六个孩子,毫无疑问属于超生游击队一份子,虽然不清楚有没有缴社会抚养费。生容易养难,贫贱夫妻百事哀,贫困家庭万事愁,生活的重担之下,夫妻一天能吵三四次,孩子动不动被暴力教育,逃课辍学当家庭童工,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自杀自残不意外,要是能阳光开朗长大才是奇迹。

在这些人身上再薅一遍羊毛,为了拿回这笔“罚款”而生个小孩?太天真了,这跟为了收回份子钱而假结婚可不是一个概念。

养一个孩子到底花多少钱,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水准,相同的是,大部分父母都在为下一代勒紧腰带竭尽全力,富家有富家的承受,穷家有穷家的背负,一提起养孩子的话题,一片唉声叹气。

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我不生二胎,是因为缺三五十的份子钱么?我缺的是三五十万好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