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菜鳥大會阿里巴巴“馬老師”開講:未來物流業的三大變化

也許過不了多久,你家裏再也不需要冰箱。

因爲,在挪威早上剛捕上岸的三文魚,晚上已到達杭州你的餐桌。

這是剛剛過去的5月31日,“2018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暢談的美好生活遠景。

遠景,也許並不遠。

他說,在中國買東西,與在瑞典、荷蘭、蕭山北買東西,在時間上將沒有區別。

他說,中國物流佔GDP比重要從現在的15%,降低到5%以下。

他提出,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送貨必達的願景。

他表示,菜鳥當下最想消滅的是庫存。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對C端普通消費者來說,家裏不會再有任何囤貨,因爲,不再有任何必要。你需要的,一個電子訂單,馬上就能得到滿足。

馬雲談及菜鳥的使命:阿里巴巴必須要有自己的物流框架思考,必須爲全國乃至全世界物流行業的提升,做別人不願意做、做不到的事;如果菜鳥未來要成功,它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

這個使命就是做物流業大腦。菜鳥從誕生第一天起,它的使命就不是送貨,而是幫助快遞公司送貨,幫助物流公司做得更好。

他宣佈:菜鳥將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這一次,產業鏈條上的合作伙伴,已經開始涉及全球物流企業,這是一個國際間的協作。

他說,“我們會投上千億,來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如果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資絕大部分投向物流。”

“因爲我們相信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變好,只有物流骨幹網做好,整個製造業纔會發生天翻地覆變化,整個實體經濟纔會真正變成社會的支撐、國家的支撐、世界的支撐。”

總結馬雲談及未來物流業的三大變化是:一是腦力驅動,無論是今天的500億隻包裹,還是未來的更多更多,將改變成千上萬快遞員手提肩扛的體力驅動模式,快遞員不再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人一樣,未來的20年將把機器變成人。

二是集裝箱物流開始轉到包裹物流模式。靠集裝箱的時候,美國、歐洲、日本是物流大國,但是靠包裹的時候,中國將當仁不讓擔當起物流重則,形成對全世界有效、有價值的示範作用,建立起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而世界貿易將會因爲物流發生變化,世界貿易將從集裝箱變成包裹。世界貿易從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變成企業之間的貿易。

三是菜鳥做的是合作伙伴不能做、做不到的事。菜鳥不僅要自己飛,更要讓各個物流公司在菜鳥的平臺上飛起來,共同解決世界、國家、社會、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必須是技術推動,依靠技術,依靠數據,共享的力量,把全世界的物流全部聯合起來。這張網是一套全世界沒看見過的、獨特的體系。

現在中國日均1.3億快遞包裹,已經有1億包裹在使用菜鳥網絡;在馬雲指日可待的日均10億快遞包裹裏,在今天雙11包裹峯量將會成爲8年後、或10年後一天的平均量的急速增長中,對於技術變革,他用到了“迫切”兩個字,他說,“這個世界還很久,大家要着急,但也不能太急。總而言之,10億個包裹要急一點。”

在當日峯會上,菜鳥還宣佈未來將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級物流樞紐計劃,首批納入考慮的地點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菜鳥在這些地點將採取與合作伙伴共建或租賃運營等方式,推進樞紐建設。

以上物流樞紐中,杭州是中國跨境物流重鎮,是中國跨境電商政策試驗田。今年3月,菜鳥開通杭州—莫斯科電商專屬洲際航線,中小企業首次擁有確定性洲際航運線路。

吉隆坡則是海外首個eWTP節點。在這裏,菜鳥與馬來西亞海關合作,將原有清關效率從1天提升至3小時,將機器人倉從中國帶到吉隆坡。

而準備在比利時建設的物流樞紐可以服務歐洲一半的消費者,從這裏出發的包裹在5小時內便可送達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大市場。迪拜則連接了歐亞非三大洲,是全球最重要的轉運中心。

就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峯會的一週前,5月24日,京東物流首次公佈了無人倉的世界級標準:即“三極”、“五自”和“一優”原則。京東無人倉創造了多個單項指標的行業紀錄。其單日分揀能力達到20萬單,40000平米的倉庫內各種機器人多達上千臺,智能設備使用密度之高世所罕見。此外,京東的“快遞到車”業務,將於6月首次在蔚來ES8這款車型完成實測,並正式落地,用戶可以選擇,讓快遞員將快遞放於汽車後備箱內。

以無人機技術領先爲代表的順豐,去年7月已試飛水陸兩棲貨運無人機,能夠自然地在水面或者平整路面上起降,用以確保實現36 小時物流全區域服務,順豐速運目前陸運網絡已覆蓋中國327個城市並擁有51架自有飛機。

25年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對自己說過一句話:I relly was just trying to be useful(我真的就只是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如果一定只有寥寥幾人在仰望星空,還是企盼更多“王者”是爲了成就他人,而不是造就太多“無用之人”。

站在金字塔尖制定遊戲規則,一切纔剛剛開始。

菜鳥多項“黑科技”解決方案

菜鳥語音助手

憑藉人工智能技術,它能夠同一時間自動批量撥打巨量電話,幫助快遞員派件前溝通消費者,甚至能聽懂方言,準確識別消費者選擇的包裹接收點,實時反饋結果,極大提升快遞員效率。

如果全部採用菜鳥語音助手,預計每天可爲全國200萬快遞員節省16萬小時的通話時間

駝峯計劃佈局無人物流

它與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團隊、速騰聚創、GTI、點我達等多家公司聯手,共同推進無人設備量產,打造一張囊括無人車、無人機的新型立體智慧物流網絡。目前首發的是:

基於AI芯片的計算平臺是菜鳥ET物流實驗室和GTIGyrfalcon Technology)聯合開發,將用於無人駕駛中的紅綠燈檢測識別。

兩款無人駕駛產品,包括與一汽解放聯合發佈的“公路列車”,“公路列車”採取編隊式運行。以及一款“菜鳥新物流無人車”,能適配“分鐘級配送”等不同物流場景。與一般的無人駕駛方案相比,“菜鳥新物流無人車”可以根據需求搭載不同的智能設備,將車輛變成快遞車、移動自提櫃、移動咖啡售賣車等,應用於多樣的新零售場景。

菜鳥ET實驗室和速騰聚創聯合發佈物流無人車——G Plus

“未來園區”

一切設備有傳感器,一切攝像頭自主運算,可以識別每一個菸頭、監控每一個井蓋,連水電錶都會自己抄表讀數,實時保障園區安全、高效運轉

比如“一切攝像頭自主運算”,每個攝像頭都能通過捕捉的影像,實時計算分析,可以實現車輛的智能調度、備貨的科學管理以及員工異常行爲預警,這意味着,不再需要人工在監視器前24小時值守。

無人倉也是未來園區的標配。自動化流水線、AGV機器人、機械臂的投用,讓分揀效率大幅提升。

“菜鳥小盒”提供快遞最後100米多元化服務

這是一款可以手機一鍵打開、容量自由伸縮、自帶攝像頭的智能硬件,可在用戶家門附近方便懸掛,佔用很小空間。今後“菜鳥小盒”可實現掃臉、聲音開盒,溫度自主調節,社區鄰里共享等功能。

比如伸縮功能,不使用時,盒子可以縮成最小狀態,厚度只有10多釐米;使用時,盒子可以變換形狀,拉伸到最大容量是42升,相當於28寸行李箱。

比如空間共享,用戶可以通過授權,讓社區鄰里使用自己的菜鳥小盒,包括與鄰居小盒進行綁定,方便快遞員在包裹較多時使用。

未來,菜鳥小盒可以進行更多新零售探索與嘗試,比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定時購買送達小盒,一次安排,生活無憂;還可以實現小區周邊3公里商業、餐飲綁定,一鍵訂購,準時送達。

此外,以智能語音交互功能爲例,菜鳥小盒可在用戶路過時告知有幾個包裹未取,明天可能下雨新的包裹可能會有所延誤,甚至經授權後,個性推薦附近商家的商品優惠信息,等等。

“菜鳥躺收系統”

用智能管道連接家和菜鳥驛站,快遞員把包裹放入驛站,經過安全監測、管道傳輸等功能,包裹就會進入家裏的智能快遞箱。不管是洗澡還是在客廳,都能收到包裹。

菜鳥驛站智能櫃

利用先進的人臉識別等技術,再也不用採取先輸入手機號再輸入提取碼這等繁瑣的操作了。這款智能櫃還具有保溫與冷藏功能,網購瓜果、蔬菜、肉類及各種食品,再也不怕放壞變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