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以題爲“Rapid and efficient induction of functional astrocytes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發表在《Nature Methods》雜誌上。

星形膠質細胞從胚胎幹細胞中生長。來源:Isaac Canals

星形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腦內分佈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它們伸展充填在神經細胞的胞體及其突起之間,起支持、引導和分隔神經細胞的作用。衆所周知,星形膠質細胞具有對正常大腦生理至關重要的功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在大腦中還有許多更加重要複雜的功能。

但這些知識大部分都來自於對小鼠星形膠質細胞的研究,它們的複雜性與人類的星形膠質細胞還是不同。擺在研究人員面前的一個問題是,難以獲取人類星形膠質細胞進行研究。目前在實驗室中培養星形膠質細胞有很多方法,但都要耗費很長時間,而且極其困難、價格昂貴且過程複雜。

“之前的方法雖然已經成功地從胚胎幹細胞中產生了人類星形膠質細胞,但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用我們的方法,只要一到兩個星期就可以產生大量的全功能的人類星形細胞。”領導這個研究小組的Henrik Ahlenius說,“這意味着現在比以前更容易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在各種疾病中的作用。”

簡單地說,Henrik Ahlenius和他的研究小組利用病毒激活胚胎幹細胞中的基因,這些基因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會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形成。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成功地使胚胎幹細胞迅速形成星形膠質細胞。而且從胚胎幹細胞中產生的星形膠質細胞在外觀、遺傳特徵和功能上與成人大腦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非常相似。

Henrik Ahlenius表示:“許多研究人員以前曾使用胚胎幹細胞來生成星形膠質細胞,但這些方法試圖模擬胚胎幹細胞在個體中發育星形膠質細胞時的正常發育過程,這非常耗時且複雜。”

Integration of iAs into mouse brain, and modeling of Alexander disease with CRISPR and iAs

研究小組通過使用CRISPR-Cas9技術在胚胎幹細胞中插入突變基因,證明了這種細胞在研究大腦疾病中的作用。隨後,他們使用新方法將健康和突變的幹細胞轉化爲星形膠質細胞。

當研究人員比較星形膠質細胞時,發現具有這種突變的細胞表現出先前已知存在亞歷山大病的患者中的幾種缺陷。Henrik Ahlenius說:“使用這種方法結合CRISPR-Cas9,讓我們快速地培養出人類星形膠質細胞,爲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在各種神經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好的可能性。”

研究小組的重點是研究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癡呆和阿爾茨海默氏症,下一步他們將使用這種方法來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在這些疾病中的重要性。

責編:風鈴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臺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