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花钱买商铺是许多老百姓乐于参与的一种投资方式。而就在那个时候,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上海服装城进行招商宣传,吸引了不少浙江人的关注和参与。

他们本以为投资能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项投资却成为他们永久的心病。十多年来,非但没有拿到投资收益,而且还屡屡和开发商发生争执。“我们从当年的中年人,一晃到现在都成了老年人,这样的状态再持续下去,这事难不成要交给下一代处理了?”不少维权的业主为此而自嘲。

【闲置十余年的“荒凉之城”】

上海服装城位于金山区枫泾镇,是当地2002年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于2003启动建设。据了解,服装城共有1500多户小业主,以浙江投资人为主,来自于台州、宁波、杭州、绍兴等许多地方。他们购买了服装城总计20万平方左右的房屋产权。

在接到业主们的投诉后,《市场导报》维权中心记者近期介入,并赶赴实地进行走访。

紧挨着朱枫公路这一项目,占地面积有613亩。连通大门入口的是一条“永康大道”,它贯穿于整个市场。据称,这条大道的东部入口段,是市场内最为“繁华”的地段。大道两旁的商铺大多已出租,并开门营业着。

“我买的商铺就在这个区块,整个市场也就这里集中地开着几家店铺,所以被称为最繁华地段。”宁波象山县的业主张先生苦笑道,也正是因为地段好,他当时花费了45万元,比其它商铺要贵出不少。但是,目前虽然有人承租着,可十多年来,他一分钱的收益也没拿到。

大多数业主通常是买一间商铺,同时再带上一间配套房。另一位业主老石所买的商铺位于A区。当记者跟随他走近时,看到的景象却让人吃惊不小。门前一大片区域散落着毛竹竿,要踮着脚,小心地跨过杂乱交错的竹竿,才能步入商铺内。

“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老石提起这个话题就颇为气愤。据他介绍,商铺四周全通透着,原先安装的铁闸门不知道何时被拆光了,室内整个是毛坯状,不通水电,一些墙体也被无端地敲掉了,内部还堆放着不少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

在商铺的外墙上,记者还看到了一句黑色字体,称“这个房子的所有权益属私人,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侵占,撬坏房屋必须恢复原样!”

老石说,这是他多年前写下的,想不到房子最后还是落得这样的境况。

同在A区的宁波市区业主王先生,所购买的商铺也是一副差不多的“惨状”。上楼通道处的大铁门经过十多年来的风吹雨打后,下部已锈烂地掉了下来。楼上的坐便器也被拆离了原先的位置,被扔在墙角,多扇窗户也被卸下,与相邻商铺相隔的墙体也已被拆除。

“我今年都61了,老年证都办好,15年前来这里投资时,还是正当年啊!”王先生非常感叹,说像他这样情况的人很多。这些年来,大多数业主已办好了商铺的产权,但是商铺一直没有正式移交过。房子为何被整成这样,他们都没有被告知过原因。

导报记者随后绕着整个市场走了一大圈,其间只看到了零星的商铺投入使用,而绝大多数都荒废着。据称,这1500多套商铺,真正在使用的,只有“零头中的零头”。

上海服装城业主集体维权想“当家” 商铺成水泥盒子,十余年无收益

绝大多数商铺空置着,得不到利用。

【“软弱无力”的违约金条款】

十多年来,“违约金”是被业主们反复提及但又最为失望的一个词语。

业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于2003年便与上海服装城有限公司签约购买商铺,并为此花费了20.8万元。双方约定最迟于2004年底交付使用,如逾期,服装城将以“每延期一天按已付房款的万分之三计付违约金”。

结果,房子没能按期交付。可让业主们吃惊的是,开发商非但不支付违约金,而且还在2006年时提出另签一份《补充协议》,要求业主们放弃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以此作为交换,服装城也不再要求业主补交土地差价。

业主们当时深感惊讶。“土地差价”这一说从来也没有提起过,怎么就凭空冒了出来?他们还翻看了协议书,其中注明,这是国有商业批租(出让)土地,土地使用权为40年。“协议已经明确是出让的土地,何来补交土地差价?”

上海服装城的说法是,该项目的土地此前是以非拍卖形式取得的,后来国家不允许这样做,只好通过拍卖取得,故差价只能由双方共同承担。

王先生告诉导报记者,在逾期两年多(在2006年时),违约金累计数额已非常可观的情况下,对方的做法令业主们非常抵触。

在此后,上海服装城方面又换了一种说法,以协议无效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指出,商品房销售本应取得《预售许可证》,但是公司一直没有取得该证。为了规避该规定,公司采用了“联建”的名义销售。但经有关方面认定,联建协议的实质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基于此,公司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上述说法,又令业主们傻了眼。经仔细查看了原先签订的协议并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后发现,此前所签的果然不是常规意义的购房合同,而是一份《营业房联建协议书》。

“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我们只知道买商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众多业主表示,他们不清楚协议中“联建”所蕴含的意义。他们认为,对方明知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却故意隐瞒,这样的行为构成了欺诈。

而在此同时,上海服装城又发函件给投资人,催促签订 《联建协议》的补充协议。业主们对此更不明白了,《联建协议》无效的事由并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签订的补充协议还能有效吗?

除了这笔逾期交房的违约金没有拿到外,业主们另外反映,后续所约定的相关违约金也都成了泡影。所以,在他们看来,违约金条款已成为一个毫无约束力的摆设了。

【一度岌岌可危的新生市场】

导报记者另据了解,由于延期交房,小业主们的产权证也无法及时办理,这已成为双方间突出的纠纷和矛盾。但是,混乱的运营不止于此。项目还存在着对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拖欠款项、工程施工单位全面停工等诸多问题,以致项目临近“崩溃”的境地。

据称,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初期的运营者,不具有运营如此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的能力,不具有相关的财力、人才储备和管理经验。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以输配电设备制造为主业的上海中发集团携手另两家企业参股该项目,公司因此更名为“上海服装城股份有限公司”。

中发集团的相关人士日前告诉记者,在参股后,公司股东会和经营管理班子一直在积极地处理项目的纠纷,以期化解各种矛盾。为增强项目的发展后劲,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2008年5月,该项目经调整股东结构,中发集团控股,达到80%。

中发集团参股以来,一手着力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一手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发展。支付了数亿元解决工程建设纠纷和材料供应商的欠款,项目分三次竣工验收,取得房屋大产证。又自2008年12月开始,陆续为小业主办理小产证1396套。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他们还支付了数亿元主动回购930户精品商铺(无法分割小产证)和500多套商办用房(小业主要求退房),逐步稳妥地解决了绝大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挽救了上海服装城项目,尽可能地保障了广大业主的最根本利益。

上海服装城业主集体维权想“当家” 商铺成水泥盒子,十余年无收益

商铺破败的景象可见一斑

【收益分配成了“镜中之花”】

而在业主们看来,尽管服装城内部的股权发生了变化,但是双方的矛盾依旧尖锐。商铺的收益问题,一直是业主们最为痛心之处。因为一直来,有关收益分配的承诺,最终都打了水漂。

在早先的《补充协议》中就有一条款称,“2008年4月30日之前该联建房由服装城免费使用;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该房向业主租赁使用,租金总计为每间2.688万元。”

单方面给出的条款,一开始就遭到业主们质疑。“凭什么拿我的房子给他们长期免费使用?凭什么按他们规定的租金来执行?”

而上海服装城方面的说法是,由于项目位于一个小镇,招商非常困难,经营压力很大,因此公司提出了免费使用和委托租赁的方案。

由于争执一直持续着,许多业主都没有签署这份补充协议。

此后,上海服装城又抛出了另一份协议。协议声称,其成立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打造环球奥莱斯购物公园,要求业主将商铺交由甲方自营或其他方合作经营。期限从2008年11月1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前三年的经营性收入,业主得六成,后面的收入,业主得七成。

一纸合同就订下了十年的期限,奥莱斯项目究竟靠不靠谱?尽管许多业主有着百般疑问,但疲惫不堪的他们,不得已签下了上述协议。

“其中一个最为无奈的因素是,我们不签合同的话,房产证他们就是扣押着不给,所以实属迫不得已。”一些业主告诉记者。而在此同时,出于自我安慰,他们也幻想着,这个新的项目能给服装城带来生机,他们也能因此获得收益。

但是,美好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眼看着十年合同期将至,收益却分文未得,业主们因此出奇愤怒。

【开发商叹苦衷: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据了解,自2008年9月,环球奥莱斯购物公园试营业后,市场运营方又筹建了枫泾酒城。但因受制于外部环境、公司自身的管理经验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这些项目的运营很不顺畅,困难重重。

2015年,作为项目投资方,中发集团变现了诸多优质资产,举集团全力,筹措资金,以图转型发展。通过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合作,公司将上海服装城项目转型为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 (下称非遗城),着力打造一个以非遗文化体验旅游为形式、以互联网+为手段的集文化旅游、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所为一体的超级新型文化项目。

公司方面称,园区的建设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早先的项目没有做成功,而非遗城的项目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培育的,不可能立刻产生效益。所以这些年来,尽管每年都投入2000万元以上运营成本,但始终没有盈利,即便一些正在营业的店面,也多是免费提供使用的,所以没有收入,也没法向业主们分配收益。”

“业主们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作为项目最大的业主,何尝不希望早日取得成功?”市场方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企业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他们一直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业主集体维权想自己“当家”】

尽管市场方强调了种种的理由,而在业主们看来,他们投下巨资,十多年来却“颗粒无收”,却是个残酷的现实。有的业主为此还提起过相关诉讼,但最后一些即便胜诉的案子,由于种种原因也无法执行。

据他们了解,市场方又计划在原有协议结束后,推出另一个十余年的商铺租赁协议,期限至2028年。许多业主对此明确表示反对。

“为了维护我们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同时为服装城重新找到方向,我们决定收回业主各自的房屋,成立业主委员会,成立专业投资引资招商公司,成立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全权接管服装城里属于我们自己的房产,由我们自主经营!”不少业主表达了这一想法,并为此进行多次交涉。

对于业主们的强烈要求,上海服装城的相关人士近日在接受 《市场导报》维权中心记者面对面的采访时表示,公司尊重他们的选择。“部分业主要求收回房产自己经营的,我们会积极配合交还房屋,对于已遭损坏的,也会给予修复,并恢复通水通电等保障。如果有业主愿意留下来和我们共同经营非遗城的,我们则表示由衷的感谢!”该人士进而表示,他们依然看好非遗城的前景,依然会利用市场内的自有产权房,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据悉,上海市金山区政府去年曾发文,对于非遗城项目予以认可。文件称,根据相关条例,该区积极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依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对此次历时长久的业主维权事件,《市场导报》律师顾问团总顾问、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潘琼华认为,类似因商铺投资引发的纠纷由于受市场变化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屡见不鲜。不过,“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等原则是双方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小业主们在商铺投资过程中造成损失的,一方面,可以依据违约责任条款,向招商方主张违约责任,若所造成的损失明显高于所计算的违约金的,业主们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潘琼华律师表示,“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或条款不尽合理的,若招商方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过错的,业主们依然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招商方主张损失赔偿。”

导报记者新近获悉,在当地政府的见证下,部分业主已与服装城方面对收房等诸多事项的落实达成约定。对于此事件的进展,《市场导报》维权中心也将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