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食腊味,腊味是西南地区入冬后必备的传统美食之一。人们制造腊味的初衷,是为了能在冬去春来湿热的天气里,更好的储存那些容易腐败变质的新鲜肉类,板鸭则最适合的美味。

板鸭的传统制作手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重庆位于西南山区,河流众多,沿河两岸气候温和,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板鸭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重庆当地,板鸭几乎是一项家喻户晓的特产美食,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于世,色泽金黄,清香鲜美。食法多种多样,蒸、煮、爆炒皆鲜美可口。

追溯重庆板鸭的历史,至今已有100余年,经过长期的工艺改良,现已形成固定制作流程。经腌渍、烘烤等多道工序处理后的板鸭,腊香可口、余味无穷,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饮酒佐餐之佳品。

好味道,源自精选食材

重庆板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方独特。板鸭一般是选用当年产的二斤半左右的肥鸭为原料,经宰杀、褪毛、去内脏后,曝干水分,再用食盐、花椒、胡椒、八角、白糖、甘松等十多种调料反复进行腌渍,夏季腌18至20小时,冬季35至40个小时;将腌渍好的鸭子擦去污物,用竹片撑开,进行风干,夏季3至4个小时,冬季约8至10个小时;然后,把谷壳点燃熏烤40至50分钟,烤好后外涂香油,进行包装即可。

走向世界的重庆味道

最早加工板鸭的多为家庭,产品面向酒馆等,后来逐渐畅销重庆市大小酒馆及码头各地。到抗日战争时期,连飞机场的外国人、资本家等上层人物也争购并携往外地。于是,重庆板鸭又香飘上海、广州、香港及欧美等地、销路大增。新中国建立后,当地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了板鸭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使板鸭远销海外。

营养价值

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清热健脾、虚弱浮肿;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还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结核,慢性肾炎浮肿者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