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婷

範啓良

晃二兒

有沒有設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失去聽力,你將如何生活、如何工作?據數據統計,在中國,至少有2000萬以上聽障人士。但在現實中,我們卻很少遇見,整個社會彷彿被摺疊,明明都生活在一起,卻又從未謀面,更無從得知他們的生活……廣州“無聲的cake”麪包店卻一反常態,聘用大量聽障人士爲員工,老闆說:“我就想給他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臺,可以證明自己。”今天,我們和“無聲的cake”的員工進行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手記

這是一場無聲的採訪,除了和曾楠的對話,採訪李田婷和範啓良都在微信中進行,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他們在微信上的回答都非常簡潔,用詞標準得像禮儀規範一樣:“謝謝哦”“不客氣”,“辛苦辛苦啦”“不辛苦”。

他們幾乎不太會使用語氣詞,很多時候直接表示“是”“可以”,彷彿在執行一項任務。

在我使用表情包和田婷互動時,她也保持了一貫的風格,只有在和範啓良因爲採訪有一搭沒一搭聊到晚上,我發出“早點休息”後,他回了一個柴犬晚安表情包,瞬間感覺生動了起來。

之後在和曾楠的聊天中,我提到了這個問題,曾楠纔給我透露,不是因爲陌生或者說有距離,這是他們一貫的表達方式。因爲聽障人的世界是沒有語音語調的,因此對於普通人來說用來軟化語氣的“啦”“呢”等語氣詞,對於他們來說,作用似乎就不那麼大了,文字沒有聲音,只是用來表達的一個個符號,“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他說話很奇怪,需要慢慢理解。”曾楠解釋道。

儘管如此,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真誠,田婷會很認真回答問題,在我提出想要一些照片後,立刻幫忙蒐集和落實;抖音上的範啓良就更是俏皮可愛了,就像他對自己性格的形容:溫柔體貼、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積極進取。

在採訪中,李田婷和範啓良都不約而同提到了無聊和孤獨。我沒有近距離接觸過他們,但也知道並不是每一個聽障人都像這裏寫的人這樣樂觀和幸運,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周圍的人接受和認可,也許孤獨纔是許多聽障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採訪中,曾楠也不止一次提到對他們的心疼,講述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目前聽障人的生活現狀。

就在寫完稿子的當天,當我像往常一樣刷朋友圈時,看到田婷更新了動態,她轉發了一條某女高管跳樓自殺的新聞,寫道:“只要活着,纔有機會翻盤,希望所有人認清生活真相,然後依然熱愛生活。”

認清生活真相,然後依然熱愛生活,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寫自己。

聽障人和你我每一個普通人又有什麼區別?我們不一樣但也一樣,一樣在人間努力生活着。

從購買到完成買單,整個過程可以沒有一點聲響

廣州白雲區一家商場內的麪包店比起平常的店鋪要安靜很多,顧客和店員之間的交流靜悄悄的,眼神、紙筆、小卡片、手勢都是他們的交流方式:顧客有問題,店員就拿出紙筆快速寫下來回答;買單時的常規問題,店員也會拿出準備好的小卡片遞過去,從購買到完成買單,整個過程可以沒有一點聲響,一切在有序和靜默中進行。

店內設有明顯的提示牌告訴顧客這裏的店員大部分都是聽障人,還有常用的手語知識表,爲交流方式增加了另一種可能。

這家麪包店叫“無聲的cake”,於今年3月成立的新品牌,目前在白雲區開設了兩家店,共有54名員工,其中47名是聽障人,而前店出現的員工則全部都是聽障人。

曾楠是“無聲的cake”其中一位創始人,在他的記憶中,自從麪包店開業以來,唯一一次有顧客對員工產生誤解,還是在開業第一天。“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前三名走進店裏的客人”,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在店裏買了東西之後,見沒有人主動招呼她,因爲員工恰好在她的背面位置,那裏有一個水吧,他們無法聽見她的聲音,顧客似乎有些惱怒。恰好此時曾楠在現場,見狀第一時間出來道歉,解釋前店的員工都是聽障人,女士知情後立即表示了歉意,“當時都哽咽了”。

這樣的情況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隨着網友的關注、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人來到店裏表示關心,有人提出願意每年提供免費體檢,有人表示願意贊助助聽器。

而近期讓曾楠覺得溫暖的事,就發生在採訪當天。“有兩個彪形大漢拎了7箱酸奶進來,說我在網上看到這家店,我們不是來推銷的, 這是我們自己從外面買來送給大家喝的。哇,那感覺——”曾楠拉長了聲音,讚歎連連,“這樣的漢子,會有這麼細心哦。”

“我就想給他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臺,可以證明自己”

曾楠從業十多年,這不是他第一次開店創業,但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這樣帶過店了”,“無聲的cake”讓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基本每天都在店裏,和員工朝夕相處,用他的話說就是:“我現在自己除了在家裏睡幾個小時,基本上一天到晚跟他們在一起。”

他和聽障人之間早就形成了一套交流方式:打字、微信、寫字、簡單手語,曾楠絲毫不覺得有任何障礙。

每週一,“無聲的cake”都會召開例會,店裏主管以上的員工需要給曾楠彙報工作,幾個人坐一起,面對面坐着,然後拿出手機在微信羣交流。

曾楠覺得這是必要的,如果不是這樣坐着開會,隔着手機就不能感知對方的情緒和情感,“大家坐一起,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有什麼不足我該批評的批評,該表揚的表揚。”

“無聲的cake”員工大多是95後,剛畢業走出校園的學生。說起和經營其他店鋪的區別,曾楠總結出了兩點,首先是自己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其次員工非常認真且珍惜現在的工作。

曾楠覺得現在的工作狀態挺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他們,並且成了朋友,“他們也不把我當老闆,就是朋友一樣”。問他,員工會不會對他有一種依賴感?他否定了,說不覺得員工依賴自己。但當說起現在工作最幸福的時刻,曾楠又毫不猶豫地說:“就是有的時候,他們會把我當成他們的監護人。有的時候聚餐或者是去做一些什麼事情,他們總是會感覺有什麼事就聯繫曾楠,這讓我很幸福,我覺得我跟他們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

“大哥哥”和大家的相處其實在一開始也有距離,伴隨着生疏和客氣,曾楠坦言最初和店長也是想盡辦法融入到他們之中,但要說具體什麼辦法似乎也說不上來,可能就是經常聚在一起八卦,喫飯的時候互相夾菜等等。曾楠的結論是:“當然沒有我們想得那麼難,其實無非就是我真誠對他們,他們就會真誠對我。”

“大哥哥”之所以會開這樣一家麪包店,是因爲幾年前他還在烘焙學校教課時,班上的聽障學生,每當學成畢業,他都會幫忙介紹工作,他覺得他們付出了很多,技能也過關,絲毫不比別人差。但工作卻總是不那麼順利,往往做不長久,幾個月就辭職,始終無法融入到大環境中,無聊和孤獨伴隨着他們。

於是,曾楠就和搭檔邱俊坤計劃着,乾脆自己開一家麪包店,成立一個品牌,“讓他們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甚至一輩子可以在這個平臺,依靠這個品牌他們就可以養老”。

開業前的籌備大概經歷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比如光是選址就經歷了很多波折,幾次被商場拒絕,因爲商場要求成熟穩定的品牌,不接受新品牌入駐。在這個時期,他們給員工照常發基本工資,也有人表達過不安,擔心究竟能不能成啊?能不能做起來?

事實證明,“無聲的cake”做到了,3月28日,“無聲的cake”第一家店悄然成立,一個月後第二家店也順利誕生。曾楠表示,每一年他們會拿出品牌利潤的15%分配給到店裏的每一位員工,以及1%做專項基金,幫助他們未來的孩子及有需要的人,讓“無聲的cake”真正成爲他們的家。

“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僅僅享受它給我帶來的熱情和快樂”

曾楠目前的助理叫李田婷,是一名聽障人,曾楠覺得她很乖巧很認真,對店裏的工作會及時提出意見,對文檔也熟練,在入職不久後便升任她爲助理。

李田婷是貴州遵義人,這是她的第四份工作,此前她做過燒烤後廚、烘焙學徒等等。“我之前的工作,和師傅有時溝通有阻礙,他叫我多看看就學會了,我盡力學習。”這是田婷對於曾經的工作的描述,沒有再繼續講述更多,在採訪中,她的用詞一向簡短而剋制。

在來到廣州之前,李田婷在老家生活工作,朋友早一步來到“無聲的cake”,邀請她過去一起。起初她有些猶豫,但開始總結當下的工作狀態:“我和人交往感覺到累的時候,我們不合羣,說明我們可能並不是同一類人,我和大家玩不到一塊,我心裏很孤僻。”於是下定決心投了簡歷,之後收到了考試的題目,有一道題是:“當你進入無聲的cake公司,你會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工作?”她回答:“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僅僅享受它給我帶來的熱情和快樂。”

第三天,李田婷被正式錄用,就此來到廣州,她內心的孤獨感漸漸消失,“我來到無聲的cake工作,越來越好,開心,這樣不會無聊”。

她覺得現在的工作氛圍非常好,老闆很關心同事,“經常問喫飯沒有,喝水沒有”,同事間也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雖然有時候和顧客的交流也會出現障礙,比如有一次遇上一位老人,聽不太懂對方說話,田婷說盡管自己有意識地拿出筆來寫字,但是卻發現老人不會寫字,好在邊上熱心的顧客看到後及時過來幫忙做了翻譯。

6月4日,田婷發了一條朋友圈,“其實昨天我生日,我本來不過生日,今天晚上無聲的cake員工們陪我補過生日,特別感謝曾哥送了我一個生日蛋糕。”配圖是6張在店裏和同事們過生日的場景。

在採訪中,田婷也提起這次生日,雖然只用了短短几個字,但她的用詞一向簡短:“曾楠買生日蛋糕後,他與同事們陪我一起過生日,我感動了。”

李田婷的理想是成爲烘焙師與咖啡師,她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未來計劃回老家開店,以方便照顧父母。

“因爲顧客買單後會用大拇指說謝謝,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抖音上有一條關於“無聲的cake”的短視頻傳得非常火,獲得了高達197.1萬點贊。視頻中是一個乾乾淨淨的男孩,穿着工作制服,全程笑着爲顧客拿麪包,中間還伸出手比劃着和顧客確認數量,左下角的文字簡介是:“無聲的cake全店都是聾啞人,收銀員、咖啡師、西點師、打包員等!無聲告白!把愛傳遞。”配樂用了《我們不一樣》。與此對應的最熱門的一條評論是:“爲什麼我總覺得聾啞朋友的笑容最燦爛?”

在抖音走紅的男生叫範啓良,現在儼然成了店裏的網紅和“形象代言人”,偶爾還會有粉絲專門來看他,也不影響他的工作,就在旁邊靜靜等着,尋找合照的機會。

範啓良今年24歲,廣州當地人,是“無聲的cake”的咖啡師,2歲時因爲高燒失去聽力導致不能說話,現在對聲音的捕捉需要100分貝以上才能勉強聽見一點點。

100分貝是什麼概念?按普通人的聽覺感受,90到100分貝是一種覺得非常吵鬧的狀態,而如果到了100到120分貝,則會讓人難以忍受,甚至會引起疼痛和聽力受損。

範啓良有豐富的興趣愛好,喜歡手遊、籃球、游泳、田徑、舞蹈,還是一名遊戲主播,擁有1000多名粉絲。在“無聲的cake”官方微博中,他的自我介紹是這樣寫的:“我會跳舞,平時喜歡打打遊戲,不謙虛地說我遊戲技術蠻好的。我喜歡做咖啡,覺得拉花過程非常有趣。來到這裏結識了很多朋友,我想一定是特別的緣分讓我們聚到一起。”

這是範啓良的第二份工作,此前他曾在某知名連鎖餐廳工作了一年,店裏只有他一個聽障人,覺得“很悶”。去年7月他曾經在曾楠的烘焙學校學習,然後又經朋友介紹成了“無聲的cake”的第一批員工。

和李田婷一樣,他也很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覺得待遇好,老闆也很好,善良而且有愛心,“他經常關心同事,比如手機丟了,老闆直接把錢借給同事買的,還有每天晚上下班後把愛心的麪包送給保安和清理員”。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店裏有很多和我一樣的聽障人,大家一起工作聊天生活”,讓範啓良覺得不再那麼無聊了。

工作很快樂,顧客也讓他感動,尤其是“顧客買單後用大拇指說謝謝,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還會給我們買很多最好的牛奶和水果”。

“用大拇指說謝謝”是一種手語表達,這個動作是指作出點讚的手勢,然後輕輕彎兩下大拇指。

範啓良形容自己的性格“溫柔體貼、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積極進取”,在很多小視頻中都可以看到他笑着工作的樣子,偶爾也在鏡頭前皮一下,笑容和眼神都一塵不染。他說最希望能成爲優秀的咖啡師,還有一個夢想是帶着女朋友環遊世界。

範啓良發過一條朋友圈,圖片是各種笑臉,他寫道:“這是我們無聲的cake每天上班的心情,我們很熱愛這份工作,我們會加油努力。”圖片中還拼湊了一張小小的網絡女主播截圖。曾楠評論說:“我總會堅持幫你把她找出來,讓你見一見你的偶像。”文字的最後是一個齜着牙的笑臉。

這是發生在無聲的cake的故事,一羣無聲少年的美麗夢想,他們囿於晝夜、甜點和愛,心中仍然裝着山川湖海,也對未來抱有期待。

供圖/無聲的cak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