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9月6日,李松在一次獻血時,偶然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救治血液病患者,便當即留取了10毫升血樣,報名成爲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捐獻者,還鼓勵家裏兩個姐姐加入進來。就這樣過了六年,2016年10月26日,李松接到了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問其是否願意捐獻幹細胞挽救患者的生命。

當一條素未謀面的生命危在旦夕,你是否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忍受常人難以忍耐的痛苦,爲一個陌生人伸出援手?石家莊碧桂園管家李松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兩年前,李松悄悄做了一個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罹患白血病的陌生人,卻從未和他人提起。“後來省紅十字會來我們單位宣傳,他們講完課,問‘你們這是不是有個叫李松的,他在我們這裏捐過骨髓’,大家才知道我做了這麼一件事情。”李松靦腆地說。

李松本就熱愛公益,每年都會參加兩次無償獻血活動,被朋友稱爲“獻血達人”。

2010年9月6日,李松在一次獻血時,偶然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救治血液病患者,便當即留取了10毫升血樣,報名成爲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捐獻者,還鼓勵家裏兩個姐姐加入進來。

“雖然不是每個人加入了都能去救人,但是你不加肯定是救不了。”李松當時心裏的想法很簡單:能幫就幫,幫助他人也是幫助自己。

對血液病患者來說,俗稱骨髓移植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幾乎是他們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非血緣關係的骨髓供需者之間,配對成功的幾率可能僅有幾萬分之一。和許多志願捐獻者一樣,李松加入中華骨髓庫後久久沒有音信。

就這樣過了六年,2016年10月26日,李松接到了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問其是否願意捐獻幹細胞挽救患者的生命。李松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就和領導說我要請假,領導問我做什麼,我就說捐獻紅細胞,相當於獻點血。”

“李松是我們的好兒子,是家裏的頂樑柱,最初我們真的不放心。”因爲不瞭解捐獻造血幹細胞到底是怎麼回事,起初,李松的父母很是擔心。

“造血幹細胞是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多功能幹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始祖細胞,就像種子,是可以生根發芽,不斷的自我複製。”經過河北分庫工作人員耐心講解,父母知道了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是抽骨髓,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他們非常支持。

接下來的高分辨檢測和體檢,李松都積極配合並順利通過。

正常情況下外周血液中造血幹細胞的數量很少,要想盡快採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需要在採集前3-5天給志願捐獻者注射動員劑,使一定量的造血幹細胞迅速釋放到外周血液中,以滿足採集需要。

由於注射動員劑需要連續注射,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注射動員劑期間,會出現腰痠背痛,全身無力,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

“我知道這是動員劑的正常反應,證明我動員的效果好,我想把最好的幹細胞捐獻給患者,也算是痛並快樂着吧!”李松這樣說。憑着這個信念,李松共注射了11支動員劑,都咬着牙一一挺過來了。

2017年1月23日上午,李松在白求恩和平醫院完成了第一次造血幹細胞採集,歷經4.5小時;

由於患者的體型較大,需要的幹細胞較多,2017年1月24日上午,李松進行第二次造血幹細胞採集,歷經3小時。

造血幹細胞捐獻非常成功,李松爲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重獲新生的新年大禮。他也因此成功成爲中華骨髓庫第 6254例、河北省第316例、石家莊市第7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雖然至今仍不知道接受贈予的人是誰,但想到最親的親人都不一定能配型成功,而我能和他匹配上,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李松的願望很簡單,“希望他趕快好起來,家庭美滿,幸福地生活下去。”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背後,李松也不是沒有膽怯過。

“採集過程要從左手臂靜脈中採集血液,通過血液成分採集機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再回輸到右手臂中,等於把血液過濾好多遍。真有點害怕啊,但是真不能不捐。只要一想到自己有機會能讓患者痊癒走出醫院,開始新的生活,我就感覺非常欣慰和自豪,我願意奉獻這份愛心。”

說出這段話的時候,李松不好意思的笑了,眼神卻充滿了堅定。

由於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極低,大多數志願者一生中只有捐獻一次機會。“雖然我知道,我可能不會再有捐獻的機會了,但只要還有需要,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我願意。”

“我願意”的背後,是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從小對李松灌輸的精神:“能幫就幫,幫助他人也是幫助自己”。這也成爲他在日後工作生活中堅守的行爲標杆。

在成爲碧桂園管家之前,李松曾在部隊當過兵。這段保家衛國的經歷,培養了他身先士卒、奉獻他人的精神,“爲老百姓服務”的理想在他的心裏悄悄生根發芽。退伍後,李松成爲一名碧桂園管家,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很簡單,因爲管家工作服務於業主,意味着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自2015年加入石家莊碧桂園以來,李松共服務業主570戶,業主滿意度98.5%。深夜護送突發疾病的業主到醫院,幫助業主解決電壓器故障,發動同事在距離小區五公里外找到走失的老人……秉持着“幫助他人”理想和信念,李松盡全力響應業主的訴求,幫助業主排憂解難。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只要別人有需要,我們都會盡自己的一份努力去幫助。”這既是李松選擇成爲一名碧桂園管家的初心,也是全國2000多名碧桂園鳳凰管家堅守的使命。

安徽區域陸然然管家開創關愛長者社區公益服務、惠灣區域周佩佩管家凌晨兩點冒雨送降溫貼、粵東區域朱綠妹管家每天接送老人看病……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碧桂園社區暖心上演。

他們分佈在全國數百個碧桂園社區,每天穿梭於小區各個角落,他們如同一束光,在點點滴滴中溫暖業主,將“我幫您”的承諾一路傳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