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行爲在《人間失格》中也有大量的體現,“討好”已經成爲了太宰治下意識的行爲,而因此衍生出的痛苦與對這個世界的不解,讓他活得戰戰兢兢、恐懼萬分。其實這也是敏感的人的一個特點,他們可能會對自殺充滿嚮往,因爲害怕被拋棄,所以要在被拋棄之前從這個世界上逃離。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 Part 01

「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 」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太宰治《人間失格》

很多讀到過《人間失格》這部小說的人,都會因太宰治的敏感而驚異。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膽小鬼”,他們恐懼別人內心的想法,那是他們觸碰不到也猜不透的神祕地帶。

越是不瞭解的事物越覺得恐怖,有時,一個眼神也能殺死人。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太宰治

太宰治爲何如此恐懼這個世界?我想我們可以從他另一個特點“討好型人格”來了解。

太宰治認爲,他自己的快樂來自於讓別人感到快樂。這種對他人的“討好”心理來源於對“被拋棄”、“被排斥”的懼怕。

而另一個矛盾點也出現了,爲什麼一個害怕被拋棄所以甘願討好世界的人要頻繁自殺呢?

太宰治一生被記錄有5次自殺,4次自殺未遂。

其實這也是敏感的人的一個特點,他們可能會對自殺充滿嚮往,因爲害怕被拋棄,所以要在被拋棄之前從這個世界上逃離。

比起活着遭受劫難,他們對死亡反而沒有那麼恐懼。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太宰治

想要離開這個世界,是敏感的人共同的話題。

心理學認爲,對幼兒來說最大的恐怖就是被遺棄。這是生物根植於基因深處的本能反應。在野外,被遺棄對幼崽來說就約等於死亡,所以這種心理陰影留下的創傷是非常難以癒合的。

前段時間,一名學生因爲家長的辱罵而跳樓自殺,事件本身已經讓人悲痛惋惜至極,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卻是這則新聞下方的留言。

大量的網友分享了自己差點被父母言語“殺死”的經歷,有些是已經有了自殺的行爲卻被攔下的,有些則一直在死亡的“願景”中反覆掙扎。

對於他們的父母來說,這些都是“氣話”,誰家父母和孩子不吵架呢?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被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依靠毫無底線地攻擊,就已經讓他們對自己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了。

而且很多時候,父母用過激的語言宣泄情緒,自己不生氣了或者是簡單向孩子道歉了,就會剝奪孩子繼續傷心的權利,甚至會將孩子正常的自我修復過程強行打斷,大罵“矯情”。

這樣一來,家長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療傷是錯誤的、平復情緒的行爲是矯情而懦弱的”,孩子爲了讓自己不再受到傷害,只能盡力去滿足家長的要求,逐漸喪失自我調節的能力。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敏感的人太容易受傷,所以爲了讓別人不再傷害自己,他們寧願保持着受傷的狀態,也要刻意去“討好”別人。

這種行爲在《人間失格》中也有大量的體現,“討好”已經成爲了太宰治下意識的行爲,而因此衍生出的痛苦與對這個世界的不解,讓他活得戰戰兢兢、恐懼萬分。

/ Part 02

「 敏感不等於弱小,所以容易有極端的表現形式 」

太宰治嘲笑自己是“膽小鬼”,但魯迅先生對他有另一番評價: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的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卑微而自由。

他想要打破什麼,卻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於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太宰治無法認同自己所處的世界,無法麻木得成爲一具行屍走肉,但也無力反抗。他太痛苦了,於是只能殺死自己尋求解脫。

太宰治這樣的人,相比起懦弱,更像是太過敏感。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太宰治

我們對“敏感”的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把敏感當做軟弱。

就像一個人可以通過成長變得不再軟弱,變得堅強起來。但是你不能要求一個敏感的人不再敏感。

有人可能就不明白了,既然你的痛苦來自於敏感,那你不敏感,不要胡思亂想不就得了嗎?這種想法,恰好是普通人給予敏感者的進一步傷害。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比如一個因爲飽受噪音困擾而無法入眠的人向你求助,但你睡覺的時候沒有噪音,所以你斥責他說:“你怎麼睡個覺還這麼多事,噪音大你不去聽不就好了嗎?爲什麼非要這麼在意呢?”

其實這個例子還有一點不合適的地方,那就是耳朵是一個外露的器官,你還可以找耳塞給它堵住,但是敏感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特殊感受,你拿什麼堵住自己的心呢?敏感的人在這個世界受到的傷害,就是別人聽不到的“噪音”。

普通人不能理解這種痛苦,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它的存在,並簡單粗暴的將其歸結於軟弱之中。

/ Part 03

「 敏感是上天賦予人類最痛苦的厚禮 」

擁有敏感內心的人,彷彿天生比別人多出一個感官,所謂“慧眼”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雖然常人看不到他的“慧眼”具體長在哪裏,可他就是能夠敏銳的捕捉到別人內心的細微波動,捕捉到談話之時微妙的空氣變化。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對於創作者來說,敏感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那些人與人之間稍縱即逝的細微情緒,往往是剖析一個人潛在特徵的關鍵線索。

所謂人間,即是他人,是由他人無數多的這種細微情緒所組成的。如果不能感知,那便會深陷於生活的表面,無法看透。

如果太過敏感,又會覺得世界無比虛假,有些真相明明就在眼前,卻只能看着人們圍繞它不停轉圈。藝術是屬於孤獨的,這句話延展開來,大概便是如此。

只有與這個世界保持距離,才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分析、思考人間百態,而不是沉溺其中,創作一些只能宣泄自己感受卻沒有大世界觀的私人作品。

學生不堪家長辱罵跳樓,評論觸目驚心,誰是這個世界上的膽小鬼?

我們沒有辦法關閉讓自己“敏感”的器官,所以只能想辦法與之和諧相處。

無需去奉承討好、無需努力讓自己顯得“正常”,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你閱讀過足夠多的書、走過足夠遠的路,就會明白這個世界其實包容了千萬中不同的哲學,也早已有人選擇了或孤獨或瘋狂的生活方式。

敏感的人要做的,不是變得麻木,而是保持敏感的態度與世界對話,最終理解和原諒自己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