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后,我开始学习水彩画。

想说的是,在画画这个领域,特别是水彩画这个世界,你的情感与心态会一直被一种能量调配牵引诱导,她就像一根美丽的绳索若隐若现地引领你去看世间万物、人间百态、自然造化。当你踏进门槛的时候,就会发现前面闪烁着万花筒般的神奇光茫,五彩缤纷,如诗如梦。

凡墙皆门窗,这道门仿佛打开了一个透明的世界,有一只拍打着小翅膀的天使指引着你于其中遨游嬉戏。。。。

当我走进这道门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一路上我看到一只只活泼的苹果,从底色到高光以至暗部,充满了离奇的颜色,它说其实她不是一只肉眼看到的苹果,它有心脏也有骨骼有会说话的小眼睛;我也看到一排排装睡的鸡蛋,有柠檬黄的皮肤和淡粉色的外套,有风刮过它就醒了,摇晃着结实有份量的脑袋得意洋洋:其实我不简单吧,你能复制另一个我吗?我还看到安静的猫咪瘫倒在窗台享受着阳光,绒毛投影在透明玻璃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茫,呈现出一种寂寞让猫如此美丽的盛景。

当然,还有层峦叠嶂的山脉,栉比鳞次的房屋和大树。。。。。都跟以前看到的有那么的不同,似乎慢慢懂得它们内心的感觉,当被阴郁天空或瓢盆大雨洗礼的时候它们是忧郁朴素而动人的,当被温暖的霞光拥抱时它们的脸红红的快乐得笑出了声。。。。世界突然变得温柔而纯粹。

我在这条五光十色的路上走啊走,渐渐丢下了手里从前那个平面无血无肉的苹果,忘掉了曾经那个毫无血色枯橾无味的鸡蛋,开始重新认真看世间万物,看云卷云舒,看潮起潮落,看一朵花除了其本身的颜色还有不同色调反射过来的环境色。。。。这世界丰富而多彩,深情而精彩。眼睛仿佛有了透视功能,看不完也望不尽。

似乎,我捡起了遗漏了很久的那颗丰富鲜活的心。

用了心了,你看到的世界就不同了。

2018年,因为学画,我有了人生的两个关键词:观察与放弃。

仔细观察世界万物,才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想,从而落笔游刃有余;懂得适时适当放弃,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如人生定律,你懂的。

曾经看过一些画展,大师们笔下无论静物动物人物或事物,都不是单纯地追求像,而是在刻画表达一种力量一种生命,鲜活而透明,其中的每一笔都是积累,都是沉淀,都是大脑里停留下来的精华。

喜欢的一位水彩大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使用“记忆法”就是同样的道理,观察某个画面三十秒,然后用记忆将它画出来,这个考验观察能力的方法不仅让你安静下来,还提高了自身的创作能力,因为你的画中除了别人的还有自己想要的。很多时候,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我们日常的写生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不是一模一样地画出来就够了,写生不是复刻,手中的相机一不小心也会吃掉你的人生。

有些事物你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表面的颜色并不是它真实的颜色,起码不是它全部的颜色。你可以用画笔表现出来它的内在与外表,但相机做不到。

所以 ,用心观察再拿起画笔是我学习画画的重要启示。

世界级巨匠怀斯的画作简洁有力生动,画面用色单一而不简单,内容专注而丰满,完美地诠释了懂得放弃这一硬道理,有时候想要得太多反而没有力量、失去重点,用色太过杂乱反而成了浆糊。

日本水彩画代表人物永川裕子,当然也是我的女神,她的画很难学,大概还是因为去繁从简,反对过度刻画的至高理念严格贯彻其中。从前看她的画作只觉得美丽通透逼真,学习之后才发现永川女神画中所富含的强大能量,她用了高水准的技术和饱和的情感将复杂化的东西用最简明随意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清澈如水滴的画面栩栩如生,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也许当一副画让人感觉累的时候,就是你该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负重太多就废了。

叨叨总结了那么多,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物质欲望沟壑难填,某种程度上你为此付出的很多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精神追求的愉悦感才是实实在在给自己的,它会使你内心强大、从容而进步。按照马洛斯需求层次论,我们已经过了温饱的界限,就应该追求点精神上的东西了不是吗?

曾经探讨过“无用之学”之说,有些看起来没有直接用途的东西真的是无用吗?

《论语》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作“无用之学”,因其不限于任何具体的用途。不过,读《论语》必然可以获得与世人最大程度的共同阅读体验和看待事物的深入浅出。《论语》在这个时代也许并非最多的中国人阅读,但过去两千多年来是这样,未来也还有可能是这样。从质上说,过去两千多年来最顶尖的中国人都会读《论语》,未来的中国人若要保持中国性也必然是这样。

为世一遭,无论看起有用无用,找寻自己热爱的东西去专一地对待,无论人间值不值得,我们都是有收获的一群人,相信我。

最近画画时一直在回旋一首歌,将其中歌词引入主题共勉:

。。。。。这世间繁华太多

人影交错擦肩而过

她走过惟独她走过

让你停下了脚步

如果你能让她降落

天空如自由无尽头。。。。。

2018,终归是个安静而彩色的一年,我的她降落了,从此,天空如自由无尽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