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質疑胡潤榜中讀懂企業家訴求

堂吉偉德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27日在社交媒體表示:“對胡潤的想當然式排行榜,恕難認同,也恕難接受。”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指出,過去一年馬雲和蔡崇信按公開計劃減持股票用以公益,是兌現公益承諾的必要執行動作;中國需要的是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的企業家精神,但中國不需要富豪榜。(10月27日《新浪財經》)

2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胡潤套現企業家30強》稱,馬雲家族過去一年套現110億成爲“2018套現大王”。 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加上馬雲,定然排在了熱搜排行榜的前列。“套現大王”的標籤,顯得異常突兀而敏感。如果再加上馬雲前不久宣佈,自己將在一年後辭去阿里巴巴的現任職務,去當一名老師以“不忘初衷”,“套現大王”的認證極易引發外界豐富的聯想,激發“馬雲並不看好阿里公司”的寄寓,在當前股市行情下滑的大背景下,使人對阿里巴巴和馬雲心生鄙夷,引發公衆內心的仇富情緒。

如果再加上某種特殊化的解讀,套現更易增強公衆對於民營企業家的反感,讓減持股票的正義變得非正義。事實是,正如阿里巴巴的回應所稱,2017年9月,馬雲與蔡崇信的慈善基金會簽訂了10b5-1售股計劃:從2017年10月起的12個月內,按照事先確定的條款,馬雲和蔡崇信將分別出售相應數量的股票,以達成公益慈善承諾。一方面,售股減持是之前就已定好的計劃,符合相關程序性要求並做到了過程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減持套現的初衷是爲了增加公益事業的“資金池”,終極目標是爲了做公益事業。此既符合馬雲致於公益的前景規劃,也符合“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的價值訴求。

作爲大型上市公司的創使人,通過分紅套現的方式籌集公益資金,是企業家履行公共責任的通行做法。比如在2014年,微軟創始人蓋茨在7月24日至7月30日的五個交易日中,拋售了2000萬股微軟股票,套現總額高達8.82億美元。從1992年開始,他一直在穩定減持微軟的股份,每個季度減持800萬-2000萬股,30年來累計減持股票約525億美元。比爾蓋茨如今持有的微軟的股份只剩下了1%。微軟是蓋茨所創辦的企業,但非“蓋茨的企業”,阿里巴巴是馬雲所創辦的企業,但並非馬雲的企業。通過套現的方式合理分配財富,爲公益事業籌集資金,正是“企業家精神”的具體體現,也符合國際慣例。

馬雲的做法超越了傳統認知,而具備了國際風範,如果沒有前瞻性的視野,就很容易被 “套現大王”的驚悚稱謂所忽悠。矇蔽雙眼而被引發情緒失控和判斷走偏,形成“別讓馬雲跑了”的偏見,讓馬雲“一心爲了公益”的初衷被誤解,此既是對馬雲的傷害,是對公益事業的傷害,更是對企業家精神的傷害。毫不諱言,無論是有意爲之,還是無心之過,“套現大王”的胡潤榜已然變成了另類抹黑。

就胡潤炮製各種榜單的過程來看,頻頻出現的烏龍事件和引發社會質疑的結果看,其專業性、準確度和客觀性已難以獲得外界的認可。曾有媒體指出,“胡潤榜單烏龍頻現,排行榜已淪爲賺錢工具。”“榜單經濟”下,胡潤的各種榜單比如“35歲以下的創業者榜單”“40歲以下的40位精英”“30歲30佳創新者”等,其初衷、目的和效果值得追問。若不能服務於企業和企業家,弘揚社會價值觀併產生正能量,這樣的榜單不要也罷。爲了吸引眼球,爲了娛樂大衆,不惜捕風捉影,不需要事實,不需要公信力,只需要輿論支持,結合公衆預期的反差和上榜者頻頻反對的現實,譁衆取寵的榜單經濟充滿着令人不齒的原罪。

爲什麼躺着中槍的總是馬雲?這是一個值得深度追問和解剖的問題,也是辨析炮製榜單的內因動力。若欲窺透真相,除了上榜被黑者的自辨,以及看客們擁有強大的判斷力外,是否應有相關機構審查第三方公正性,並通過程序性審查而防止淪爲另類“黑公關”,才能讓企業和企業家免受被抹黑的恐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