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戰略支援微信公衆號 作者:江偉

三月,春雪消融,葉爾羌河的脈絡開始流淌復甦,黑孜戈壁的牧民也迎來了春天的牧期。

這一天,正在崑崙山腳下放牧的柯爾克孜族牧民依沙百克一家人格外激動,一大早他們就忙裏忙外收拾自家的地窩子。今天是解放軍每月一次定期走訪的“大日子”,聽說這次他們不光帶來生活用品還有軍醫來巡診。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依沙百克兩天前騎摩托時不小心摔倒了,他摸着額頭的傷疤,因爲沒有及時就診,傷口已經有感染的症狀。由於距離最近的醫院要80多公里,全家只有一臺破舊的摩托車,他不得已才放棄就診。此時此刻,他一邊放牧一邊順着解放軍常走的路極目眺望。

下班的號聲在戰略支援部隊某部響起。“聽診器、常用藥都帶齊了嗎?”“那幾戶牧民的慰問品別拿少了,還有小朋友愛喫的糖果……”該部政委正在逐一檢查隨車物品,生怕疏忽少帶一樣東西而讓鄉親們失望。

八戶家庭,三戶少數民族,二十多個牧民羣衆,這些數據如同部隊的編外力量,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裏。爲附近牧民幫困解難已經成爲他們的“必修課”。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牧民們住的地窩子剛剛進入視線,就看到依沙百克一家子揮舞着臂膀,有的人手裏還拿着什麼東西,彷彿在迎接至親至愛的家人歸來。車子還未停穩,衛生員就帶着藥箱跳下車查看依沙百克的傷情,詳細詢問傷情,消炎、敷藥、包紮、囑咐。依沙百克的妻子圖馬爾在一旁安靜地看着,安靜下來的還有這兩天一直擔心丈夫病情惡化而提着的心。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臨別,依沙百克一家拿出家裏僅有的核桃要送給官兵,依沙百克的兒子說:“我們拿核桃換你們的藥,這不算違規。”實在無法拒絕依沙百克的熱情,官兵們每人只拿了一個核桃,內心就像戈壁灘上的太陽一樣暖洋洋的。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在哈薩克族牧民葉兒肯家走訪臨別時,他非要拉着官兵們的手讓多坐一會。當他的弟弟帶着哈薩克族特有的帽子過來跟官兵們合影時,他的孩子開心地指着子弟兵的帽子咿咿呀呀地說着話。葉兒肯給大家翻譯了孩子的話,他說“長大了也要當解放軍!”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每到一戶牧民家裏,他們都會熱情接待官兵們,並拿出身份證配合檢查登記,主動介紹家庭情況和周圍牧民的大概情況,並承諾一有可疑情況會立即向解放軍報告。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軍愛民、民擁軍,大漠胡楊根連根,軍民魚水一家親,該部與駐地牧民不斷譜寫着“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感人事蹟。一句句飽含感激的“熱合買特解放軍(謝謝解放軍)”;一次次真情暖心的“解放軍亞克西(解放軍好)”,書寫了在天山腳下軍民魚水深情的新篇章。

八戶家庭、二十多個牧民,天山腳下有支“編外”力量

作者 | 江偉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監製 | 鄒維榮

責編 | 韓阜業

編輯 | 李志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