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87)

突厥內戰,咱先讓默啜去忙一會兒,翻回頭交代幾句武大姐兒,畢竟這會兒離武大姐兒退出歷史舞臺也沒幾年時間了。

咱上文說了,突厥騎兵擾邊搞的武大姐兒極其難過;這幫騎馬的日常生活就是跑來跑去,漫長的大周邊境,這些突厥騎兵也沒有具體目標,反正走到哪兒搶到哪兒;來無影,去無蹤,飄忽不定。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突厥騎兵隨心所欲,反過來對於大周而言可就頭痛了;因爲你不知道這幫孫砸下一次會在哪兒出現,會搶哪兒;因此在防守上非常被動。

這種被動局面讓武大姐兒很是頭疼,最後武大姐兒憋出個主意,她下令在北方漫長的邊境上建立一條類似長城的防線,貫穿滄州、瀛州、幽州、易州、恆州、定州等9個州;部署重兵以確保腹地的安全。

然鵝,無卵用。

老實說這種處處撒鹽的做法兒,頂多算是自我安慰;突厥騎兵只要集中兵力突破一點即可;因此每當秋高馬肥之際,默啜該來照樣兒來,一點兒都不耽誤。

一連串的軍事失利,讓已是耄耋之年的武大姐兒欲哭無淚;遙想自己兩任老公在世時,突厥人何嘗敢如此囂張;怎麼到了自己手裏,突厥人不但做大,而且還做強了。

痛定思痛,公元702年,武大姐兒下詔,幹了一件可以說影響了後世中國1千多年的事兒。

什麼事兒呢?

開武舉科。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咱都知道,在隋文帝楊堅手裏開創了影響中國千年的公務員考試製度——科舉,給屌絲上升提供了渠道。不過呢,楊堅搞的科舉,基本上針對的都是讀書人;考中之後當的也都是文官。

現在,周軍狀態低迷,跟中國足球一樣兒誰都敢輸;這在武大姐兒看來,實在不能忍。

要說女人就是女人,用武大姐兒的思維想這事兒,簡單了,部隊不能打,那老孃就給政策,招能打的人蔘軍;所以看史料中武大姐兒設立的武舉考試的標準,有射箭(分步射和騎射)、馬槍(其實就是在馬上拼刺刀)、還有舉重。說起來蠻有針對性了(對跟突厥打仗而言)。

但是,武大姐兒有一條兒沒想清楚;周軍整體狀態低迷,還真不是當兵的不能打——

首先一個,翻翻前文,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這些名將怎麼死的?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在武大姐兒時代,酷吏橫行、告密成風,典型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程務挺被殺,多多少少還能賴他自己,誰讓他講義氣呢;可是王方翼和黑齒常之招誰惹誰了?尤其是黑齒常之,《資治通鑑》寫的清楚,就是被周興誣陷的。

老話兒說了,出頭的椽子先爛;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即使有能力,可誰還敢挺身而出當着出頭的椽子?!

再一個,武大姐兒後宮出身,要說在軍中的資歷,可以說就是負數。換句話說,她在軍中根本沒有自己的嫡系和人脈幫她掌軍。而軍隊這種組織不同於其它,高度的專業性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高度的危險性;一個控制不住那後果不堪設想。

那怎麼辦?

對於武大姐而言,只能用自己信的過的人統軍。

可是,武大姐兒能信的過誰?

兩類,她提拔起來的酷吏、面首;再一個就是她們老武家的人。

酷吏,整自己人槓槓的;整外人,呵呵了!面首,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整武大姐兒行,整外人,繼續呵呵!老武家的人,借曹劌那句名言,“肉食者鄙”。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這樣兒的人帶兵,周軍沒陣前譁變已經很給面子了;還想打勝仗?想多了吧!

可話說來,雖然武大姐兒沒想那麼深;但設立武舉考試這件事兒,也算是爲提升周軍的戰鬥力做了一個有益得嘗試。

當然了,軍隊戰鬥力形成,還需要一個過程。

不過說來也巧了;正當武大姐兒埋頭搞軍隊建設的時候;默啜派人找上門兒來了。

這兩年默啜的西部大開發計劃進展的不是很順利;這主要是西突厥“十箭”沒那麼好啃,默啜的鵝子,那位“拓西可汗”的攻勢屢屢受挫。

這就讓默啜有點兒糾結了,後突厥汗國如果全力向西,萬一大周乘虛而入怎麼辦?

想來想去,默啜想出一招兒,跟大周和親!

公元703年,默啜又一次派遣使者到大周,向武大姐兒提議,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太子李顯的兒子。

一聽之下,武大姐兒的心眼兒也活泛了。

武大姐兒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這些年突厥頻頻擾邊,幾乎已經成了國家的頑疾;而她,卻根本拿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來解決,硬剛又剛不過,既然現在默啜重提和親之事,那還不如索性順水推舟,先答應了再說。

就這麼着,雙方儘管各懷心腹事,但表面上開始像遠房親戚那樣開始貌合神離的打起了交道。

此後幾年,突厥騎兵雖然偶爾也會跨界打打秋風,其它大規模的搶劫行動倒也不太發生了;大周北疆的戰火總算稍稍平息;邊境上的百姓也不用再擔心家破人亡。

哦,對了,兩國烽火平息,還有一位受益者;不知道各位大胸弟還記得不記得咱前文提過的一位龍套,就是之前被武大姐兒打發北去迎親的武延秀。當時默啜發了通飆之後把他給扣了;現在兩國關係緩和下來,這位喫了好幾年牢飯的武家少爺也被默啜放了出來,遣返回國。

說這話兒,時間已經是公元704年的8月。

轉過年兒,公元705年,這一年武大姐兒已經82了,這年紀擱在今天也算是高壽了;不過這會兒武大姐兒已然體弱多病,但仍頑強的跟病魔作鬥爭。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可是,她這兒頑強鬥爭,可把旁人急壞了。

誰呢?

以張柬之爲首的一幫忠於李唐的大臣!

武大姐兒老而不死,醫生幾次下病危通知書都讓老太太熬過來了;這夜長夢多的,萬一出點兒紕漏,太子李顯還能不能登上皇位?

這幫大臣等不及了,公元705年正月,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突然發動兵變,逼武大姐兒退位;史稱神龍政變。

在大刀片子的威脅下,武大姐兒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李顯挺懂事兒,上武大姐兒尊號爲“則天大聖皇帝”。

武則天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身後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

在雙方這麼“一謙一虛”中,武週一朝結束;10個月後,武大姐兒走完了她波瀾壯闊的一生,以高宗李治妻子的身份與老公合葬於乾陵;陵前立無字碑,功過是非,任由後人評說。

公元705年2月,李顯宣佈,大唐復辟,百官、旗幟、服色、稱謂等皆恢復舊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