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朱家溍與王世襄

過去,馬未都經常請老先生喫飯,這些老先生都是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爲人處世極其講究,很多年輕人都不敢接觸他們。

但老先生們有個特點,喜歡喫,喫得還倍兒精緻。馬未都爲了和他們多學點東西,就着他們的愛好,常請他們喫飯。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王世襄與朱家溍

那一年,馬未都做東,在豐澤園擺了一桌宴席。王世襄先點了一道菜:糟溜魚片。結果,魚片一上來,朱家溍夾了一片擱嘴裏,說這魚片不成,肉不夠脆。魚片不成,主要是魚不成。

馬未都不懂,說魚怎麼不成?(魚肉還能有脆口的?脆的那不是蘿蔔嗎?)

朱家溍說,要喫魚,得喫鯪魚,鯪魚是近海魚,天津那塊兒產的。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糟溜魚片

而且喫鯪魚,得守兩條規矩:

1、得喫立秋以後、立冬以前的魚,在這個時間點以外點鯪魚的全是外行。

2、這魚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過了兩斤的,不喫,不足一斤半的,也不喫

好吧,按照這些老先生的要求,不到天津本地叫專人活捉,估計是喫不上了。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鯪魚

老先生們的講究,是民國時期的遺風,那個時代過來的文人,骨子裏都有份兒“公子哥兒”“富家小姐”的“矯情”勁兒。但正是帶着這份勁兒的老先生們,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上面提到的那位朱家溍先生,很多人估計沒什麼印象,但說說關於他的兩件事,從此,你便再也忘不掉他的名字。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年輕時的朱家溍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1916年,在一片兵荒馬亂中,袁世凱於北京稱帝。在故宮太和殿中,他不僅撤下了清朝的匾聯,還將殿中的雕龍髹漆大龍椅換成了適合自己身材的小龍椅,椅上甚至還有他自己設計的標誌。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袁世凱稱帝時的龍椅

故宮太和殿中龍椅的銷聲匿跡一直持續到了1959年,一位工作人員從資料庫中找出以前的老照片,對比着從故宮上百間庫房中將已經蒙塵破損的龍椅找了出來。

之後又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這位工作人員帶領着修復團隊一起修好了太和殿龍椅寶座。下面這張圖就是我們現在去北京故宮參觀時,會見到的太和殿雕龍髹漆大椅。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如今參觀故宮時遊客見到的真龍椅

這位低調得不爲人所知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就是朱家溍,他年輕時起就在故宮陳列部工作,修復及保護了一系列重要文物,並學習研究乃至於成爲一代文物鑑定大師。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朱家溍先生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提到張伯駒先生,很多人印象中會出現那句著名的評價: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西晉陸機《平復帖》、隋展子虔《遊春圖》、唐代詩人李白《上陽臺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卷》、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的《山居圖卷》等,張伯駒先生捐的任何一件書畫,都是有價無市。

但是世人怎能只知張伯駒,不知朱家溍?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朱家溍

曾作爲清代后妃居所、康熙帝的誕生之地的景仁宮中,面積並不算大的一面牆壁上,鐫刻着曾向故宮捐贈個人藏品的捐贈者姓名,名曰景仁榜。榜單上,王世襄、史樹青、馬衡、鄭振鐸、章乃器、朱家溍、陳半丁等在收藏界如雷貫耳的名字悉數在列。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朱家溍出生於一個世家望族,他是明代大思想家朱熹的第二十五代孫。其祖上世代爲官,家世顯赫。

朱家溍先生字季黃,而啓功先生字元白,兩位先生的姓氏又剛好是明清兩朝的國姓。有一回,朱先生陪同啓功先生參觀故宮書畫館,一進紫禁城,朱先生開玩笑說:“元白,今天您是回到祖宅啦!”啓功先生笑答:“季黃,紫禁城是您的祖宅纔對呀!”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前排三位先生自左往右分別是:啓功、朱家溍、史樹青

雖說將故宮當做祖宅是文人間的玩笑話,但朱家溍先生一生中,是真的將故宮當做自己的摯愛與歸宿看待的。1943年,剛剛大學畢業兩年的他從自己不喜歡的糧食部被借調到了故宮協助辦展工作。

他愛極了這項工作。儘管每天跟好友王世襄搬搬抬抬一箱箱文物,做很多艱難的體力活,但等到文物到館,開始坐下來拆箱取件、登記編號、陳列布展,邊工作邊欣賞着這些精美絕妙的古老物件,此前所有的疲勞便都一掃而空。

就這樣,他默默地在故宮工作到退休。退休後,他又受到故宮返聘,繼續在故宮發揮餘熱,整理、鑑定文物,編撰圖書,捐贈字畫,兢兢業業地將畢生所學傳授給故宮的後輩們。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捐贈文物後獲得的褒獎狀

故宮除了是他畢生的工作場所,也是他收藏的文物的最終歸宿。

因爲出身名門望族,除了畢生收藏,朱家溍先生繼承的家族藏品,數目也是非常龐大。

上世紀五十年代,朱家溍先生奉母命,也是繼承父親遺志將家藏漢唐碑帖七百餘種捐贈故宮博物院。其後,又將家藏善本古籍數萬冊全部無償捐贈給中科院歷史研究所

他蝸居30平小屋,卻捐給故宮近千件珍貴文物!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爲國家傾注所有、備受敬重的老前輩,後半輩子都一直在一處只有30平的小屋中度過。他請好友啓功先生題寫了“蝸居”二字掛於屋中,小屋藏美,怡然自得。

老先生們講究,但他們講究的方式,不是揮金如土,也不是炫耀家世,而是在摯愛的事業、藝術、美食中,要求苛刻,苛刻到堪稱大師。

在這裏,遇見更好的自己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觀觀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喜歡就點好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