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透露,港交所近期正就多項改善市場效率的措施向業界“非正式”諮詢意見,包括是否需要如其他主要市場般採用“熔斷機制”,即當恒指下跌至低於某個水平時,便暫停整個市場的交易活動,包括現貨及期貨。市場消息透露,香港交易所(00388)正初步向業界諮詢有關“港版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的意見,即在香港出現重大市場危機如恒生指數顯著下挫某一個百分比時,香港是否有需要採用有關機制,暫停市場交易,以免香港淪爲“大鱷提款機”。

來源微信公衆號:港股通

原標題爲《港交所研停市機制 證券界:防患於未然》。

市場消息透露,香港交易所(00388)正初步向業界諮詢有關“港版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的意見,即在香港出現重大市場危機如恒生指數顯著下挫某一個百分比時,香港是否有需要採用有關機制,暫停市場交易,以免香港淪爲“大鱷提款機”。

初步諮詢 探討需要性

據瞭解,港交所是次向業界“摸底”,並不是預期香港會出現市場危機,最主要是防患於未然,探討香港是否有需要設立有關機制,最終並不一定會推行。不過,港交所若有任何建議方案,必定會正式諮詢市場意見。

港交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該所已初步接觸市場,討論有關提升香港市場微結構的各項措施,希望令香港市場於全球更具競爭力、成本更低、參與更容易,繼而提高整體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微結構措施亦是該所在最新三年戰略規劃中的重點工作。問及是否包括初步探討‘熔斷機制’的可行性,發言人則不作評論。

  倘觸發 結束所有交易

消息透露,港交所近期正就多項改善市場效率的措施向業界“非正式”諮詢意見,包括是否需要如其他主要市場般採用“熔斷機制”,即當恒指下跌至低於某個水平時,便暫停整個市場的交易活動,包括現貨及期貨

現時港交所只實施適用於個別股份的市調機制(VCM),即恒指及國指成分股於5分鐘之內價格上漲或下跌10%,便要進入5分鐘的“冷靜期”。據悉,港交所正探討是否有需要擴大至覆蓋整個市場,以防範系統性風險,並給予市場更多冷靜時間。

現時亞太區主要市場中,香港及澳洲等均沒有“熔斷機制”,若其他主要市場在極端波動情況下“停市”,只有香港繼續“開市”,很有可能成爲“大鱷點心”。

此外,資料顯示,美國的“熔斷機制”爲三級制,當標普500指數較之前一個交易日收市下跌7%及13%,證券市場便暫停15分鐘;當下挫20%時,當日交易更要停止。內地於2016年1月亦曾推出“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爲基準,若漲跌幅超過5%及7%,便要暫停交易15分鐘或全日停市,但實施短短4日已經取消。

事實上,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去年3月便提出,金融市場極度波動時有所聞,當中更包括一些異常的波動,建議各交易所應設立管理極端波動的機制。該會又指出,雖然很多交易所已引入有關措施,但措施必須定期評估及加以微調,以反映市場的變化。

證券界:應防患於未然

證券界認爲,若香港跟隨美國的做法,當主要指數下跌20%當日便要停市,“即係恒指一日要下挫近6,000點,發生呢個情況機會係微乎其微!”所以估計都是設定一個機制以“防患於未然”。“現時並無相關機制,假如制訂一個統一機制或設立程序,當恒指下跌幾多便要暫停交易幾耐等,總比出事時先處理好!”

不過,有業界認爲,停市會造成極大的市場干擾,例如券商未能“斬倉”等。由於“熔斷機制”對市場影響深遠,希望港交所提供更多細節再作討論。

香港交易所(00388)除就“港版熔斷機制”初步諮詢業界意見之外,同時探討將市調機制(俗稱冷靜期)的適用股份範圍擴至其他中型股的可行性,並正研究進一步將收市競價時段的股份範圍擴大。

港交所是於2016年8月推出證券市場“冷靜期”,當時只涉及81隻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成分股。衍生市場“冷靜期”則於2017年1月推出,當恒指及國指8隻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於五分鐘內升跌5%,便要進入“冷靜期”。不過,港交所資料顯示,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的市調機制至今沒有觸發“冷靜期”紀錄。

另外,港交所2016年7月重推收市競價時段(俗稱U盤時段),並在2017年7月推出第二階段,當時加入約150隻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令到收市競價時段股份增至約680隻。

收市競價時段至今運作良好,消息指港交所擬擴大該時段適用的股份,原則上希望涵蓋全部股票。事實上,港交所原本的構思是在第二階段將涵蓋範圍擴至所有股票及基金,但後來才決定只加入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業界擔心,若收市競價時段擴至所有股份,“一啲股權高度集中、成交疏落股仔,驚會斬唔到倉!”

現時開市前時段已運作多年,港交所早前曾指會研究收市競價某些元素是否亦應用於開市前時段。據瞭解,現時收市競價時段的上下限價5%,應不適用於開市前時段,因開市前需要反映之前一晚的市場消息,需要較大的波幅。港交所正初步諮詢業界,將有關波幅訂在15%的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