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互聯網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各領域有着較爲廣泛的應用。儘管,計算機網絡技術給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也對人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個人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導致的損失,阻礙了這一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廣州網站建設公司以計算機網絡安全優化爲研究內容,在分析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類型的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以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提高,推動了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爲代表的產業結構調整。然而,近年來的網絡安全事件使人們意識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存在的潛在風險,關於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優化分析成爲現階段研究人員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1 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分類

計算機網絡技術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其威脅來源除自身系統構架以外,還包括其它多個方面的原因。

1.1 來自物理層的安全威脅

當前計算機網絡多使用拓撲型網絡結構,不同網絡節點的組成較爲相似,多由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網線等硬件設備組成,這就是所謂的物理層。以上硬件設備並不能夠實現對安全風險的主動防禦,因此,物理層上的設備容易受到竊聽、干擾、破壞等各種安全威脅。

1.2 網絡層的安全威脅

基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對於用戶提供的網絡服務並沒有嚴格的權限規定,這就爲黑客竊取計算機網絡用戶信息提供了便利。黑客利用網絡層的服務漏洞,以及計算機網絡用戶不良的使用習慣,侵入其計算機系統,獲取其數據信息,以至於給用戶造成嚴重的損失。例如,黑客可以利用系統漏洞向用戶計算機植入病毒,記錄其個人社交賬號信息,冒充用戶向朋友借錢等。

1.3 計算機網絡病毒

作爲程序的一種,計算機網絡病毒多是人爲設計出來的,帶有一定破壞性目的,利用計算機網絡或硬件設備進行傳播。對於未安裝殺毒軟件的計算機來說,網絡病毒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它能夠在用戶瀏覽網頁、下載軟件等過程中進入用戶計算機,輕則造成計算機工作狀態不穩定,嚴重的將會導致大規模個人信息泄漏,甚至使計算機系統崩潰。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隱蔽性越來越高,使其被計算機殺毒軟件發現的概率大大降低,這也預示着未來計算機網絡病毒破壞力的增加。

1.4 計算機安全管理威脅

在大多數計算機網絡用戶中,爲便於使用,部分人員在計算機網絡安全口令設置方面習慣於簡單的密碼組合,且沒有定期檢查計算機系統漏洞的習慣,以至於個人計算機容易被黑客入侵。不僅如此,黑客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對局域網線路進行竊聽,對傳輸數據進行控制,導致內部數據泄漏,造成嚴重的損失。

2 計算機網絡安全優化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結合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情況,在計算機網絡安全優化過程中,需要做到下面幾點。

2.1 加強物理層安全優化

所謂物理層安全優化,是指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組成硬件進行完善,儘管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是,由於物理層安全是抵禦外來風險的第一道防線,相關成本投入與其中數據價值相比微不足道。

(1)計算機網絡的搭建需要符合國家標準,路由器、交換機、數據線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2)針對重要網絡節點應採取磁屏蔽、電源隔離等技術;

(3)爲保證數據安全,在計算機網絡系統搭建時,應對中心交換機、數據庫服務器等核心硬件進行雙機備份,避免突發情況下的數據丟失。

2.2 實時入侵檢測技術

除內部局域網外,其它形式的計算機網絡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開放性,非法入侵計算機網絡是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爲此,採用實時入侵檢測技術能夠有效規避黑客入侵風險。

黑客入侵計算機網絡的目的是對其中數據進行竊取,由此帶來計算機數據的異常,利用這一特徵,可以結合計算機軟件分析網絡流量變化情況,當網絡數據異常時,由軟件自動報警,並切斷網絡連接,啓動殺毒軟件,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全面檢查。

然而,入侵檢測技術雖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卻也存在誤報警的概率,因此,在製作入侵模型時,需要通過多次數據模擬仿真才能夠提高其響應的準確率。

2.3 數據加密技術

所謂數據加密,是指利用特殊的加密方法,使原始數據變爲無法直接讀取的數據信息,除信息接收方能夠使用對應的解密軟件將原始數據讀出,其他人員即便獲得了加密後的數據,也很難將其破譯。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普通加密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數據加密要求,高速破解軟件能夠輕鬆破譯加密後的數據。因此,使用更加複雜密匙,能夠提高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以及制定數據破譯規則,在高頻次破譯的情況下,數據將自動銷燬,防止暴力破解。

2.4 計算機網絡病毒防禦技術

目前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最大的當屬病毒,以“勒索病毒”爲例,短短的6個月時間內,全球約有300萬臺計算機被感染,其中一週內發現6例“勒索病毒”變種,可謂是防不勝防。

計算機網絡病毒屬於程序的範疇,卻由於程序編譯過程中的特殊設置,導致其具有多種非正常功能,因此,對於病毒的預防、檢測、消除都需要利用軟件進行處理。以目前使用較爲廣泛的殺毒軟件爲例,該類型軟件具有較高的優先級,能夠對計算機內部程序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並結合“數據庫”中的病毒類型進行比對,一旦某“文件”被判定爲病毒,則立即被殺毒軟件隔離、清除。

3 總結

基於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的存在,需要從多個方面分析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來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優化方案。但是,計算機網絡安全優化並非一蹴而就,作爲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除在硬件、軟件方面加以完善外,還應當樹立良好的計算機安全管理意識,避免人爲因素導致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出現。

以上的內容由德菁科技爲您提供,轉載請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