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築 木雕 隔扇門

觀復門窗館極具特色,是在古代門窗上展示清中晚期以浙江金華地區的東陽木雕爲主。說門窗就要先說說中國的古代建築。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築有四種方式:穿鬥式建築多見於民居,木構架用料少,整體性強,但立柱排列密集,只有當室內空間尺度較小時如居室、儲藏屋才適合使用,也與抬梁式構架混合應用;幹闌式結構建築多在南方氣候潮溼地區;井榦式結構建築則多在木材豐富的林區之地,如我國西南和東北地區。

穿鬥式

幹闌式

井榦式

抬梁式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主要形式,特點是在柱頂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抬梁式結構普遍應用於宮殿、廟宇、寺院等大型建築,更爲皇家所選,是我國木構架建築的代表。

抬梁式

北京故宮建築羣中大多宮殿都是抬梁式結構,完成後,再砌牆形成一個長方形的空間。在外間安裝門窗,內室則通過隔扇,隔離成一塊一塊的小空間,以方便使用。皇宮中的門窗在裝飾上很是素雅,除了太和殿大門的腰板和裙板上有雙龍貼金的紋飾外,其他如中和殿、保和殿的門上都是如意雲頭紋。

北京故宮太和殿大門腰板和裙板裝飾

隔扇呢?您看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的俯視圖,東暖閣是晚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在皇帝寶座的北邊和後側用隔扇分割成壽寓春暉室和隨安室;西暖閣是皇帝召見大臣、批閱奏章的地方;西頭是隻有不足五平米的小隔間,因乾隆帝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珍藏於此,又有周敦頤《通書志學》“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之說而命名“三希堂”,並親書堂額。每一塊隔離出的空間,都是用隔扇來實現的。

養心殿俯視圖

但是,宮中隔扇上的裝飾單調而統一。您在觀復門窗館看到的隔扇,是民間大戶人家的,裝飾題材五花八門,極盡世俗。您看“風車錦地人物故事紋隔扇門”,一組12扇,每一扇的腰板上有一個歷史典故,每個典故中有一個歷史人物,每一個歷史人物與一個動物相關,12個動物就是十二生肖。比如,今年是狗年,人物故事是“陸機寄書”,也叫“黃耳傳書”,黃耳是狗的名字。這個典故出於祖沖之寫的《述異記》,都是些詭異的故事。陸機寄書說的是,陸機在洛陽做官,讓愛犬黃耳攜帶家書往返蘇州,20多天就跑了數千裏之遙。

清代 風車錦地人物故事紋隔扇門

腰板故事-陸機寄書

這也夠神的吧!還有11個古人與動物的故事,您來觀復參觀可以仔細看看,自己的屬相和歷史上的哪個人物,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門窗館中還有一種特別的窗戶,叫“明瓦窗”。“明瓦”就是用蚌殼磨製、切削後裝在燈罩或窗戶上,起到防水的作用,在江南地區廣泛使用。

觀復博物館門窗館內景

清代 明瓦窗

程乙本《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賈寶玉冒雨去看望林黛玉,臨走,“黛玉問:可有人跟沒有?兩個婆子答應:有人,外面拿着傘點着燈籠呢。黛玉笑道:這個天點燈籠?寶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

不過,在程甲本里,說的可不是“明瓦”,您知道,是什麼嗎?(待續)

瓷器是怎樣煉成的(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