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圓孔未閉(PFO)是目前成人中最爲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異常,約佔20%~25%,即每4人中有1人患病。

爲什麼會有卵圓孔未閉呢?

新生兒出生時,隨着第一聲啼哭,左心房壓力升高,使左側的原發隔部分緊貼在右側的繼發隔上,發生功能性閉合,1年內達到解剖上的閉合。若年齡>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稱爲卵圓孔未閉,也可以理解爲小型房間隔缺損。

長期以來,人們認爲卵圓孔未閉一般不引起兩房間的分流,對心臟的血流動力學並無影響,因而認爲“無關緊要”。那麼到底需不需要治療呢?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患者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2015年RESPECT研究遠期隨訪結果於2017年公佈,證實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封堵卵圓孔優於藥物治療的結論。

因爲靜脈血栓形成在成人很常見,靜脈血栓會產生大量遷徙性栓子,卵圓孔未閉可發生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儘管僅一部分血流能夠通過PFO,從而使靜脈系統的血栓可以繞開肺結構的過濾,直接進入動脈系統,讓患者暴露在缺血性卒中風險之中。深部和淺表靜脈系統靜息性血栓形成每年發生率爲4%,每次長程飛機旅行的發生率爲10%。當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時候,它是右心房栓子的彈藥庫,每小時大約產生300-5萬個栓子。同時PFO是一個裂隙樣通道,而左右心房又是兩個低壓腔,所以在卵圓孔內本身就可以形成血栓。另外一個危險因素就是卵圓孔未閉合並房間隔瘤,房間隔瘤是一個與卒中密切相關的解剖學因素,它可以隨着心跳節律左右擺動,增加了分流量和血栓發生可能性,合併房間隔瘤的卵圓孔未閉患者發生卒中反覆發作的風險增加了20倍。從解剖角度解讀,PFO的平均直徑爲4.9mm(1-19mm),足以讓通過的栓子閉塞大腦中動脈(直徑3mm)和大部分皮層分支(1mm)。

對於發生過血栓事件的PFO患者,其再發率依然很高。因此,針對病因,封閉高危人羣開放的卵圓孔,有望降低患者的發生率。另外,也發現卵圓孔未閉與減壓病、偏頭痛等的發病有關,所以閉合卵圓孔可能有益於上述患者。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積極的治療。

如遇到不明原因腦卒中患者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需給患者行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以及對比增強經顱多普勒超聲聲學造影(cTCD),因cTCD不能明確右向左分流的來源(可以來源自肺動靜脈畸形通道),故以上超聲均需施行。

安陽市人民醫院心外一科常規開展卵圓孔未閉介入封堵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可有效的降低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

心外一科 王宏濤

卵圓孔未閉封堵術:通過股靜脈導入導管導絲,將輸送裝置通過未閉的卵圓孔後,用PFO封堵器將卵圓孔未閉閉合,從而達到消除右向左分流的目的。

卵圓孔未閉封堵可以有效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卵圓孔未閉封堵可以有效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卵圓孔未閉封堵可以有效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卵圓孔未閉封堵可以有效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

封堵卵圓孔未閉(PFO)預防腦卒中事件復發的診治流程:

國內依據現有循證醫學證據,發佈2017年《卵圓孔未閉預防性封堵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總結爲一個簡單的診治流程如下:處理對象爲不明原因腦卒中(CS)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合併PFO伴右向左分流(RLS)者1. 首次發作不明原因事件,無解剖學、臨牀危險因素者,藥物治療;2. 1個或多個PFO解剖學高危因素,PFO封堵;3. 中-大量RLS,合併1個或多個臨牀危險因素,PFO封堵; 4. 抗血小板/抗凝治療仍發生CS(初發/復發),PFO封堵; 5. 有明確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肺栓塞,PFO封堵;6. 有右心或植入器械表面血栓,PFO封堵;注:解剖危險因素:房間隔瘤,大PFO(>4mm),大量RLS,下腔靜脈瓣>10mm,希阿里氏網,長隧道型PFO。臨牀危險因素:年齡<55歲,CT/MR顯示多發缺血性病竈,臨牀栓塞事件復發者,DVT/PE病史或易栓者,Valsalva動作相關血栓栓塞事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長途旅行/靜止狀態下相關臨牀事件,同時發生體循環/肺循環栓塞,RoPE評分>6分者。

卵圓孔未閉封堵可以有效預防不明原因腦卒中復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