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这种特点的人,就算现在没什么本事,将来也必定会有大作为。

人生在世,当好运连连的时候,我们会趁是势施展自己的抱负,会雄心勃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事情并非全如人意,有时候,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得委曲求全。一个人只有懂得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大干一番,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就如曾国藩所说:“能屈能伸才算是大丈夫,不愿做的事更要去做。”曾国藩的一生,处于顺境时,他能够力挽狂澜,就政府于危难之中;在境遇困顿的时候,为了实现目标,他也能忍耐,委曲求全。曾国藩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忍受心灵的煎熬,做违心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为贪官之家写奏折,申请入乡贤祠。

曾国藩一生廉洁自律,对贪官视若寇仇,但这次却是曾国藩一生中少有的一次例外,为什么曾国藩要做有违自己良心的事情呢?这还的从曾国藩治军之初的为难之处谈起。

曾国藩办湘军时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军饷了,数万人马,天天都要吃饭,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湘军却得不到国家的正当供银,而曾国藩规定的军饷标准还很高。恰在此时,有个在籍户部后补员外郎杨江要求捐助,曾国藩闻讯自然高兴,但杨江提出一个条件,让曾国藩代他上奏皇帝,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衡阳建乡贤祠。曾国藩是了解杨家的为人,和杨江要求建乡贤祠的原委的,杨江的祖父杨键是湖北巡抚,病死之后,其家属便活动其他地方官员入奏道光皇帝,请求建乡贤祠。而有人上奏说,杨键名声很坏,有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道光皇帝闻奏,不仅未允其入祠,还把上奏入祠的地方官臭骂了一顿,这件事轰动京城,曾国藩当时任职詹事府,自然熟知此事。如今,为了军饷问题,他要亲自出面为一个贪官申请入乡贤祠,不仅不符合儒家的道德风范,而且还有冒风险,弄不好自己要下台。但是曾国藩为了军饷只能硬着头皮答应挺过了难关。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真正具备良好品格的人,应始终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然而,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更多时候,人们还是像曾国藩这样,遇到了危机,在没有人帮助的时候,委曲求全,为了达到目的而暂且委屈一下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