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也是,隨着年齡的不斷成長,身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不好的行爲,很容易顯得孩子沒有教養,如自私自利,不喜歡分享等。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以後步入社會,有可能會舉步維艱。所以,爲了孩子成爲一個懂禮貌、受歡迎的人,家長需要意識到這些沒有教養的行爲,並且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孩子的這些行爲,說明沒教養,即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裏有數

那麼怎樣的行爲算得上沒有教養呢?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作爲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呢?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到孩子的哪些行爲是沒有教養呢,通常情況下,沒有教養的孩子一般都有這些特徵,父母可一定要注意。

1、孩子張口閉口都是錢

比如親戚來家裏做客,到了中午喫飯時間,親戚剛拿起筷子,孩子便一臉天真的說:你不是我們家的人,喫我們家的飯飯要付錢的。弄得親戚和父母都很尷尬,但親戚只能笑笑,然後一句“孩子還小”就過去了,尷尬是緩解了,但父母要明白,“孩子還小”僅僅是一個藉口,沒有教養,沒有禮貌纔是真的。如果孩子出現這種張口閉口都是錢的現象,家長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2、孩子總喜歡對長輩發號施令

孩子對長輩發號施令,的確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爲。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大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習慣父母的照顧,什麼事都想依賴父母,當孩子剛開始讓讓父母幫助自己,對父母發號施令時,如果父母認爲這是孩子的正常需求,不加以制止,卻言聽計從,那麼孩子便很容易養成對長輩發號施令的習慣。父母要認識到孩子對長輩發號施令,這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行爲。

孩子的這些行爲,說明沒教養,即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裏有數

3、公主病、皇帝病

現在有很多的獨生子女,大家都是獨享父母的寵愛,所以一不小心就會染上公主病、皇帝病。孩子平時在家裏,不但沒有需要尊敬的哥哥姐姐,也沒有需要照顧的弟弟妹妹,但卻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的疼愛,這種情況,孩子很容易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如孩子挑剔、不喜歡分享、總是把最好的佔爲己有等這些都是公主病,皇帝病的表現。父母一定要注意,警惕孩子的這些行爲。

那麼對於孩子沒有教養的這些行爲,父母又該怎麼做呢?

1.以身作則

都說“子不教,父之過”,孩子形成這些沒有教養的行爲,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疏忽。孩子天性喜歡模仿,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首先需要以身作則。父母只有做好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才更有底氣,而且爲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更有助於孩子擺脫摒棄那些沒有教養的行爲。在平日的生活裏,父母要“勿以惡小而爲之”,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有錯要及時改正。

2.合理地制定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正沒有教養的行爲時,更是需要立規矩,特別是相應的合理化懲罰措施。如孩子表現出了沒有教養的行爲,違反了父母制定的規矩,那父母就可以讓罰孩子洗碗等。父母爲孩子立一份好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有利於幫助孩子儘早的樹立是非觀念,更好地適應社會。

孩子的這些行爲,說明沒教養,即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裏有數

3.注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孩子這些沒有教養的行爲,父母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從根源上解決,就要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心裏的真實的想法,明白孩子爲什麼這樣做。父母要告訴孩子,真正的是非觀念,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承認並且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爲。溝通不但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些行爲是沒有教養應該改正的,還有助於加深親子關係,所以,在平日的生活裏,家長要注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那麼你呢?平時你又是如何教育你家的孩子呢?可不要讓你家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教養。爲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吧,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成爲有禮貌,受歡迎的好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