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膝而跪的动作很简单,也很复杂,复杂到从“尊敬和顺从”到“卑贱与臣服”。那么,“跪”何时由一种礼仪变成一种屈辱的象征呢?

在没有凳子、椅子等坐具时,古人席地而坐,这里的“坐”就是跪坐,是一种端正严谨的坐姿,以示主客之间的尊重,公正平等,没有高下。《周礼》中记载了“九拜”,九个不太一样的动作全都属于跪拜的礼仪,敬天地,尊能人,君主和大臣一样,也是跪着议事。

北魏时期,胡床(便携式小马扎)就已流入中原地区,但人们还是习惯跪坐。直至唐代,主流社会仍以跪为正式坐姿。从宋朝开始,家具的规格整体提高了,桌椅的使用变得普遍,地位的高低也开始有较为明显的区分。

朝堂上,皇帝坐着,臣下站着。元朝的权力更是向皇帝集中,皇上坐着,群臣跪着。渐渐地,跪就从习惯性的坐姿、表示尊重的礼仪,成为臣服的象征。当臣服里透着一股子不甘心,就会觉得屈辱。这样一路跪到明清,跪开始与奴性的意义有了关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