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A股市場已經收宮,在一路下跌中,雖然有少量公司股價表現仍牛氣沖天,但最多的是熊市中奇葩公司紛紛露臉,各領一段江湖風騷。

本週五,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官,A股年度牛股榜單“新鮮出爐”。雖然市場整體走勢如履薄冰,但新股上市初期的表現還是頗爲搶眼,連續漲停始終是A股市場的“傳統節目”,特別是“小鮮肉”表現最爲瘋狂。統計顯示,年內20家股價翻倍上漲的公司無一不是2017年12月以來登陸A股不久的新股、次新股。

盤點2018年,大盤跌跌不休,各類型“奇葩”公司紛紛登臺亮相,各領一段江湖風騷。站在歲末,盤點2018年A股故事,希望能借此給投資者啓迪一些2019年的投資思路。

五大牛股牛氣沖天

估值修復――衛寧健康

市場整體跌跌不休的背景下,衛寧健康全年漲幅實現85.84%,最終成爲了2018年股價表現最好的“老公司。年初至9月6日期間,階段漲幅甚至一度高達130.85%。

受貿易戰的影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訴求在今年變得異常強烈,軟件股、芯片股意外獲得了政策的加分。同時,醫療信息化本質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需求,且是和消費綁定的需求,滿足股神巴菲特所說的“長長的坡,厚厚的雪”的特徵,這裏面容易孕育牛股,資金也更敢玩。當然,在軟件股大幅上漲的背後,行業本身的估值修復也是核心邏輯,而貿易戰背景下自主可控的加分項最多隻能算是錦上添花。衛寧健康之所以在軟件股中表現最猛,背後是有其自身的核心優勢的。數據統計,醫療信息化行業未來4年的複合增速預計在17.5%左右,而身爲行業龍頭的衛寧健康歷史增速卻基本在30%以上。

重組推動――亞夏汽車

從基本面看,亞夏汽車(002607,股吧)亮點不足,今年以來三個報告期利潤始終以下滑收官。但即使如此,亞夏汽車年內股價還是逆市大幅上漲了81.29%,成爲了2018A股漲幅榜的“榜眼”。究其原因,資產重組之事功不可抹。

5月5日,亞夏汽車披露中公教育借殼上市方案,公司作價13.51億元置出除保留資產以外的全部資產與負債,同時擬收購李永新等11名交易對方持有的中公教育100%股權,置入資產總額達185億元。重組完成後,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爲李永新和魯忠芳。地該預案披露後,亞夏汽車在16個交易日內收穫了14個漲停板,總市值一舉突破百億大關,一度成爲年內A股市場最爲吸睛的牛股之一。

業績暴增――建新股份

2018年,建新股份(300107,股吧)股價累計上漲了80.87%,與上證綜指同期24.59%的大幅下跌形成天壤之別。從全年的走勢看,建新股份的強勢上漲發生在上半年,至5月24日,股價最高收出17.7元,階段漲幅一度高達246.38%,雖然由此至後股價一路下行,階段跌幅達46.72%,但整體上還是保住了年內漲幅榜“探花”殊榮。

上半年建新股份股價的大漲主要源自業績驅動,2018年一季報、中報,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實現了2233.25%和1330.72%。而在下半年,股價雖然有所回撤,但從利潤增速看,三季報還是保持了1337.47%的同比增速。推動業績增長原因,與其行業自身產能出清以及環保趨嚴雙重影響有關,雙重利好下,主營產品由供過於求轉爲供不應求。

妖氣沖天――通產麗星

74.28%!通產麗星(002243,股吧)憑此漲幅成功擠進了2018年前5大牛股名單。從全年股價走勢看,通產麗星好似坐了個“過山車”,上演了一幕大起大落的劇情。

7月12日之前,通產麗星的股價走勢並無亮點,但身爲“富勒烯第一股”,公司卻在年中(7月12日)迎來一波表現,10個交易日收出了8個漲停,股價瞬間實現了翻倍上漲。不過,即便是行業中富勒烯宣佈生產線投產,通產麗星的富勒烯也僅僅只是實驗室的產物,未來能否真正爲上市公司提供產能還是個謎。7月26日,暴漲後的股價開始調頭向下,至11月23日時,股價回調幅度高達40.58%。

“作妖”行情並未結束。11月26日,通產麗星宣佈擬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停牌。12月7日晚,公司發佈公告稱,擬籌劃發行股份購買涉及“科創概念”的力合科創100%股權。12月10日開盤,通產麗星再次開啓一輪“旱地拔蔥”走勢,13天收出9個漲停。在科創板正式落地前,蹭科創板熱度的公司並不鮮見,但通產麗星卻是最典型代表。不過,目前公司估值已高達81.33倍,稱通產麗星爲2018年“第一妖股”似乎比牛股的稱號更爲貼切。

超跌反轉――和仁科技

資本市場中,超跌反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和仁科技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上證綜指上漲6.56%,和仁科技逆市下跌,股價慘遭“腰斬”,跌幅深達54.44%。2018年,在上證綜指下跌24.59%的同期,股價此前超跌的和仁科技實現逆市上漲,股價累計漲幅高達67.51%。

2017年股價暴跌,業績下滑或是首要因素,畢竟2017年中報、三季報、年報公司淨利潤持續同比負增長。而今年股價上漲,除了“搭乘”互聯網醫療概念的快速發展,公司業績增速由負轉正也是原因之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仁科技當前估值水平偏高,其最新動態市盈率約爲114.56倍,遠高於軟件開發42.16倍、智慧醫療25.32倍的行業估值水平。

十大奇葩公司各領風騷

“跌停王”――*ST天馬

5月14日~6月22日,*ST天馬成功刷新*ST保千曾經創出的連續28個跌停的記錄,無間斷收出了29個“一字”跌停,如果算上覆牌前一日以跌停報收的結果,則*ST天馬一口氣共走出了30個跌停。停牌前公司還是個擁有百億總市值(100.86億元)的上市公司,然而在復牌29個交易日後,市值已經快速縮水至22.81億元。

如此彪悍的跌停必然事出有因。4月28日,A股上市公司法定披露2017年年報的最後一天,天馬股份(002122,股吧)發佈年報,遭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且普華永道以4000字長文直指公司報表四大疑點,有聲音戲謔,普華永道就差舉報天馬股份財務造假了。同日,天馬股份披露,公司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徐茂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後,天馬股份變成了*ST天馬,同時也開啓了公司漫漫熊路。

“虧損王”――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在“歷劫”之後,多項核心數據均表現不佳,今年以來公司持續虧損。雖然中興通訊虧損是意料之中事,可其虧損額度之大卻在意料之外。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以72.6億元的淨利潤虧損額成爲了年內A股市場的“虧損王”。中興通訊表示,業績下滑主要由於支付給美國的10億美元罰款,以及5月9日發佈的《關於重大事項進展公告》所述的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導致的經營損失、預提損失所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虧損近80億元,中興通訊的研發投入也並未明顯鬆懈,公司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研發投入高達85.26億元,雖然較上年同期的91.98億元小幅減少了7.31%。但若從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看,今年前三個季度爲14.51%,相比去年同期的12.01%反而上升了2.5個百分點。

“漲停王”OR“跌停王”――*ST尤夫

如果頒發2018股價走勢“最奇葩”公司,*ST尤夫非其莫屬。3月23日~5月7日,深陷民間債務風波的顏靜剛將旗下公司*ST尤夫拉入深淵,股價曾連續27天“一字”跌停,7月9日最低觸及5.88元低點。但其後,隨着公司或將被納入航天科工集團旗下;中融信託、晉中銀行等投資人有意向設立一隻總規模約64億元的解困基金,以支持*ST尤夫發展及解決上市公司面臨的困境的利好消息披露,股價又於11月14日一度觸及17.33元高點,期間階段漲幅高達178.13%。

翻看公司2018年的走勢,全年前後陸續共收出過40個跌停,爲年內累計跌停次數最多的公司。而若統計2018年年內漲停次數最多的公司,*ST尤夫也能將其殊榮摘得囊中,年內共實現了48次漲停。

遭遇假央企――融鈺集團

2017年以來,融鈺集團即開始不斷開展對外併購,但其擴張之路並不順利,多筆併購無果而終。今年7月12日,融鈺集團再次拋出了一則高達百億元的合作方案,與中核國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預期在三年內打造100億元基金投資平臺和央民創新合作平臺,聯手開發“一帶一路”工程。

按照公告的說法,中核國財貌似是央企中核集團旗下公司,背景深厚,來頭不小。但這種說法在7月18日中午遭到了中核集團相關人士的堅決否認。融鈺集團的回覆也亮瞎了一衆喫瓜羣衆的眼,沒有回答是與不是,而是明確表示,基於地域限制和政策因素,無法確認中核國財與央企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8月5日,融鈺集團再發公告,稱終止與中核國財的戰略合作,並終止與其合作。變化太戲劇,前後不到一個月,融鈺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打造百億級別的央民合作新平臺美夢就徹底“涼涼”了。

初中生水平造假――*ST百特

重拳清除害羣之馬並非一句空話,7月5日晚,深交所公告,已啓動對上市公司雅百特(002323,股吧)的強制退市機制。如果雅百特被強制退市,A股史上將出現第一家被啓動強制退市機制的中小板公司。

雅百特“no zuono die”的故事發生在2015年的一天,公司董事長陸永道聽途說,得知巴鐵東部城市木爾坦有一個項目――MultanMetro Bus Project,遂指示兩名財務人員虛構木爾坦“地鐵”大單,完成鉅額業績對賭。虛構的“一帶一路”跨境大單,騙過了“獨立”財務顧問金元證券的兩名保代、衆華會計事務所的兩名註冊會計師,引發市場爆炒,卻最終慘遭收割。陸永的同行+競爭對手鍾俊浩心中狐疑,看出明顯的破綻――Metro不是“地鐵”而是“城市”,木爾坦根本沒有地鐵;Multan Metro Bus Project即木爾坦城市公交項目。一封實名舉報信,換來證監會+外交部聯手調查,最終踢爆初中生水平的造假騙局。

“非標”退市第一股――烯碳退

7月17日,屬於烯碳退的最後一天,股價在小升後倒轉,這樣的走勢早沒懸念,自被深交所宣佈強制終止上市後,跌停已經成爲其“家常便飯”。公司也自此成爲A股市場第一隻因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而被強制退市的個股。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退市在即之時,仍有投資者對烯碳新材(000511,股吧)恢復上市抱有期待而“火中取栗”,在7月17日退市前仍衝進市場大量買進。與因欺詐發行而被強制退市的欣泰電氣(300372,股吧)不同,烯碳新材股票在終止上市後,如果滿足重新上市條件,確實是可以向深交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請的。不過,重新上市絕非易事,除滿足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爲,還要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盈利等多項要求。由此看,短時間內,想要重返主板市場,仍很艱難。

“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退

每天清晨,無數居住在北京像素的年輕人,走進地鐵6號線草房站,開始新一天的征程。位於朝陽區和通州區交界的北京像素小區,從外觀上來看,外牆刷有紅綠藍三原色,像一個個蜂巢。這裏是北京最大的商住樓盤,因爲單價低,面積小,是北漂一族的首選。這裏總計9000多套房屋,居住着近三萬人。居住在這裏的人很少知道,北京像素是由中弘股份(000979,股吧)一手打造,中弘股份及其實控人王永紅也曾因北京像素而名聲大造。

8月14日,因涉嫌在2017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中虛假記載,中弘股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15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首次低於一元面值;9月13日~10月18日,公司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0月18日晚,深交所公告啓動對中弘股份終止上市程序;11月8日,深交所決定中弘股份退市;12月27日,A股誕生了史上首隻因連續多日股價低於“面值”的退市股票。

“安全”退市第一股――*ST長生

7月15日,長生疫苗造假案被揭開面紗,當日國家藥監局披露消息稱,在對*ST長生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飛行檢查中,發現長春長生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行爲。

事件迅速發酵,在疫苗造假事件曝光不足5個月後的12月11日,*ST長生迎來一紙強制退市“判決書”。從違法事發到被啓動強制退市,*ST長生的退市步伐邁得很快,而這主要歸功於退市規則的調整。在7月27日證監會出臺的退市新規中,最突出的就是新增了“上市公司存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衆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爲”一項,一旦違反將面臨直接強制性退市,*ST長生恰恰成了第一家以身試水因“安全”名義而退市的企業。生於2012年,卒於2018年,長生生物在A股市場中終未獲得長生。

“認真比窮”股――*ST華澤

比窮,*ST華澤是認真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ST華澤母公司期末貨幣資金只有196.31元,2018年中期、2017年度,公司歸屬母公司貨幣資產甚至不足百元,僅分別爲73.67元、53.76元。因爲囊中羞澀,今年一年,*ST華澤的官方網址始終處於打不開的狀態。公司早在年初的1月12日即通過互動易平臺回覆投資者問詢時表示,公司網址因欠費暫停。

*ST華澤的背後有着一段令人心酸的遭遇,公司被關聯方違規佔用資金14.97億元,但這件牽動6萬多股民的大事件從曝光至今近2年時間,卻始終沒有獲得實質進展。

“造假窩點”――浦發銀行

銀行一直是百姓認爲存錢最安全的地方,因爲基本上放進去就不會丟,但其實有些銀行也是不安全的,因爲他們的內部監管機制太鬆了。

1月19日,銀行業開年第一案――浦發銀行(600000,股吧)造假東窗事發。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銀監會依法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罰款4.62億元,200人被問責。銀行造假不稀奇,但這起自上而下有組織的窩案,還是讓不少喫瓜羣衆驚掉了下巴。

但經歷過嚴厲處罰的浦發銀行似乎並未收斂,5月4日,浦發銀行又因19項違法違規事實被銀監會罰款58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927萬元,罰沒合計5855.927萬元。近半年,浦發銀行各地分行收到的罰單金額合計達676.69萬元,總計罰金高達5.3億元,相比罰金金額排在第二位的郵儲銀行翻了4倍,同時也佔了銀保監上半年10億元罰款的“半壁江山”。

(本文已刊發於2018年12月29日出版的《紅週刊(博客,微博)》)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紅刊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看全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