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葱买蒜,都可以扫码支付,可以说扫码支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二维码成了商家标配,轻轻一扫即可完成支付,就连外国朋友都羡慕如此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157.55万亿,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金额达99.27万亿。

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便可轻松完成支付,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未来,二维码的应用也必将多元化,国际化。但二维码也会被一些不法份子所利用,造成信息泄露、恶意盗刷等安全问题。

二维码扫了,钱没了!

广东省东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孙某等12人微信诈骗案,建立“代刷二维码群”百人微信群,由骗码者、扫码者和实体店分工合作,骗取陌生人支付二维码,最后在实体便利店里套现,并按比例分赃。短短四个月,孙某等人利用上述方式先后对数千人实施微信诈骗,目前已经初步查证的近百名微信用户共被诈骗15万余元。一些商家、消费者对微信收付款功能一知半解,弄不清楚收款二维码和付款二维码的区别,轻信不法分子误导,导致财产损失。

你扫的二维码,没有进入老板的腰包。

北京市西城区警方抓获了一名用自己的二维码覆盖商家二维码来获利的嫌疑人。被抓获时,其挎包里放有38张身份证件、11张手机卡、10张银行卡,除此之外还有300张二维码。扫码走天下的支付环境让商家和消费者同时面临风险。目前扫码支付过程可能造成个人账户信息及其他敏感信息泄露;移动终端安全缺乏相应的标准;在使用中有些场景不需要密码即可完成支付,造成资金安全存在风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微信扫码新型诈骗案。

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抓获的一起利用微信扫码漏洞实施的新型诈骗案。凌晨过后,王女士的店里稍显冷清,一名身穿白衣服的男子推门进来,在购物区转了几圈后径直走向收银台,要了一包便宜的香烟,通过扫描店家提供的微信二维码支付烟钱后离开。几分钟后,另一名年轻男子来到店里,购买了一条价值千元左右的名贵香烟,同样选择了扫描微信二维码的方式付款,在给店员看了付款成功凭证后,这名年轻男子带着香烟离开店里。而这笔钱,作为收款商家的王女士却至今未收到。通过仔细比对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前后两人在付款时有个细微的动作差别:购买名贵香烟的男子在扫描店家提供的二维码后并未直接支付,而是退出扫描后弹出的支付界面,进入到另一个微信支付界面。

哪种“姿势”扫码支付更安全

在扫码交易中,支付平台、商家及消费者需在各自环节采取措施保障交易安全。

对于商家而言,由于生成二维码不受限制,个人可以随意生成自己专属的付款或收款码,一些小商贩为了收款方便,通常直接出示自己个人账户二维码,让消费者直接与其进行个人账户的面对面交易。商家应妥善保管二维码账户名片,顾客付款后及时确认付款信息。

消费者作为扫码交易的资金输出方,交易账户安全应尤为注意。一些带有免密码支付功能的平台,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扣款。经常使用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向商户付款时,分为主扫和被扫两种情况。被扫更具安全性,主动去扫可能会遇到病毒。

笔者建议消费者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要向任何人提供自己的付款码等信息。扫码前应确认条码真实性,扫码后确认支付前核对账户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设置账户每次支付均需要密码。消费者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个人信息、个人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将对自身账户的资金进行转移或者暂冻,同时要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要求追究行为人的相关责任,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发现账户异常、被盗刷等情况,要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案,必要时向法院起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