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19个high c,让石倚洁收获了一大批歌剧“粉丝”。石倚洁: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被这部歌剧特殊的魅力所吸引,它是欧洲经典歌剧曲目库中唯一一部为中国王子度身定制的作品。

石倚洁:学歌唱别走弯路:我以前唱高音,是靠“蒙”的

1999年,上海大剧院上演歌剧《茶花女》,正上高中二年级的石倚洁守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转播,那是他第一次看歌剧。此时的石倚洁已经学了三年多的美声,身边所有人都说他唱得好。有一天,他无意中翻出父亲的一台录音机,放入一盘磁带,按下了录音键,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可当他听到自己的歌声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时,吓了一跳:音不太准,声音也很难听。

如果说学习器乐演奏练的是看得见的手上功夫,那声乐的技巧是看不见的,甚至难以准确形容,几乎没有人能把声带的肌肉动作用语言彻底解释清楚。要想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实践到自己的声音上,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时间的积累。然而,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究竟需要多久,没有标准答案,几乎每个学美声的人都会走一段或长或短的弯路。用石倚洁的话说,在开窍之前,唱歌都是“蒙”的。

石倚洁:学歌唱别走弯路:我以前唱高音,是靠“蒙”的

突破最初的瓶颈,石倚洁用了5年。2002年,他被日本东邦音乐大学录取,开始了求学之路。面对高昂的学费,从上海来的“80后”石倚洁只得在课余时间打工。由于日语并不流利,他只找到了一份不用怎么讲日语的工作——洗碗。待日语慢慢进步后,他开始在居酒屋做厨师。石倚洁住的地方离学校有10公里,他买了辆自行车,每天骑车30分钟上学。他常常在清晨的曙光和微风里,在毗邻着空旷田野的公路上骑着自行车放声歌唱。

此时的石倚洁并没有多么远大的志向,支撑他走过那段打工日子的动力很简单:“我可以不靠父母,自食其力赚学费,觉得很自豪。”第一年放暑假回上海,石倚洁来到上海歌剧院向魏松老师求教。那时,他的理想是毕业后到上海歌剧院做一名合唱队员。

近日石倚洁在演唱了9个high c后,收获了热烈的掌声。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又献上了10个high c。这19个high c,让石倚洁收获了一大批歌剧“粉丝”。

记者:如果观众是奔着你的“high c”而来,可能会失望了吧?

石倚洁: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被这部歌剧特殊的魅力所吸引,它是欧洲经典歌剧曲目库中唯一一部为中国王子度身定制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维也纳和中国,观众会在这部歌剧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见的融合,既能听到西方作曲家如何用西洋的作曲技法表现中国元素。

石倚洁:学歌唱别走弯路:我以前唱高音,是靠“蒙”的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评论上方)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