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都挺好》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如若巴黎不快樂》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歸來》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依然愛麗絲》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人間世》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被遺忘的時光》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右)與助理張元坤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店長黃渤親手上菜,後面是大橋爺爺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張元坤與公主姐姐聊天

《忘不了餐廳》評分高 黃渤開了家 “會上錯菜的餐廳”

宋祖兒與小敏爺爺(右)、張元坤玩自拍

前晚,《極限挑戰5》開播,“極限男人幫”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回來了,卻不見孫紅雷和黃渤,兩人缺席的理由是“工作協調不過來”。他們幹什麼去了?孫紅雷今年以來一直在拍戲,他和張魯一、萬茜主演的新劇《新世界》剛剛殺青;黃渤除了拍戲,還加盟了東方衛視另一檔綜藝《忘不了餐廳》。

《忘不了餐廳》由“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和“助理”張元坤,攜手五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服務生組成“忘不了家族”,在深圳共同經營一家“可能會上錯菜”的中餐廳……目前,這檔節目的豆瓣評分高達9.4分。

A節目 請來患認知障礙的老人當店員

節目中,店長黃渤帶着一幫反應慢半拍、容易忘記事、又愛鬧小脾氣的老人,在餐廳裏玩“上菜”遊戲……聽起來好像有點無聊,但別忘了,這是一羣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這個特殊的羣體,讓《忘不了餐廳》成了一檔溫情脈脈的“治癒系綜藝”。節目源自日本一項爲期三天的公益活動,該活動開設了一家“會上錯菜的餐廳”,邀請了十多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爲客人服務,以此喚起大衆對於病症患者的關注。其後,韓國KBS電視臺採用相同的理念,做了一檔綜藝節目,名爲《會上錯菜的餐廳》。

在《忘不了餐廳》裏,黃渤、宋祖兒、張元坤這三個藝人負責“輔助”,主角則是餐廳裏的五位老人:小敏爺爺,69歲,退休水電維修工人,患輕度認知障礙兩年半;珠珠姨,69歲,退休餐廳服務員,患輕度認知障礙一年零八個月;蒲公英奶奶,79歲,退休教師,患阿爾茲海默症十年;公主姐姐,65歲,退休婦產科醫生,患阿爾茲海默症兩年;大橋爺爺,81歲,退伍軍人,患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半。

每一位老人在節目裏都貢獻了不少技能、笑料和感動。小敏爺爺撞臉動畫片《飛屋環遊記》裏的“卡爾爺爺”,他算賬比宋祖兒按計算器的速度都要快。珠珠姨是餐廳裏的開心果,她走到哪裏就把笑聲帶到哪裏。公主姐姐是東北人,不僅經常給客人表演扭秧歌,還會利用專業知識給孕婦答疑解惑。蒲公英奶奶是餐廳裏的“才藝擔當”,她帶着餐廳裏的人唱英文歌、跳舞,特別熱鬧。大橋爺爺則是“書法擔當”,做事情非常踏實和嚴謹,比如前一天有客人打包兩份甜品,帶走的碗沒付押金,他晚上睡覺都惦記着這事,第二天還頻頻跑到店門口焦急觀望,直到碗還回來了,他才如釋重負。

B意義 希望患病老人

坦然地面對自己

《忘不了餐廳》安排了蒲公英奶奶的主治醫生到餐廳做客,她與黃渤交流時表示,讓這些老人蔘與活動是有積極意義的,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需要不斷活動、不斷思考,對於病情的治療很有好處。

一幫深圳大學的外國學生到餐廳喫飯,由餐廳服務生團隊裏英語最好的蒲公英奶奶負責接待工作。她對學生們吐露心聲:“我患了阿爾茲海默症,這個餐廳所有年紀大一點的老人,都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但我們都願意參加社會活動。我們沒有失去希望,依然開心地活着。我們接觸不同的人羣,感覺自己依然在世界上存在着。我們熱愛生命,也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親人。我們非常享受人生,這是我們來這裏工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是在家裏等待死亡,所以我們想要投身社會,這是我們的目標。如果你們發現我服務得不好,請原諒我。”

店長黃渤在餐廳開業之前曾經十分忐忑,但在第二集尾聲,他對這羣服務生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一羣‘寶藏老人’。小敏爺爺還能用自己的數學天賦幫助別人;公主會忘記客人,卻沒有忘記自己多年的職業本領;大橋爺爺依然相信世界的美好;珠珠姨雖然說話不那麼清楚,但是她用笑容感染着每一個客人;蒲公英阿姨有着十年的病史,但她把自己的經歷變成對抗病症的教材。”黃渤因此領悟到這檔節目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讓大家認知這種病症存在的普遍性,並且更加坦然地面對它。特別希望看到這個節目的老人,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

鏈接

從影視作品中認識阿爾茲海默症

隨着《忘不了餐廳》的播出,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龐大羣體,在《忘不了餐廳》裏出鏡的神經內科醫生賈建平說,中國內地至少有50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

在節目播出期間,“阿爾茲海默症”的搜索指數持續攀升。這種疾病的上一次搜索高峯出現在《都挺好》播出期間。此外,國內外還有不少以阿爾茲海默症爲題材的影視作品值得關注。

1 劇集 《都挺好》的蘇大強呈現了病發個案

很多人都以爲,在今年的爆款劇《都挺好》中,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是在劇集結尾時“突然”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但有專業人士分析,蘇大強從出場時就已經帶着病了,他表現出情緒波動大、易怒、性格改變等特徵,正是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到中後期,蘇大強的病情發展到語言表達困難、經常忘事、熟悉的任務無法完成等等——實際上,《都挺好》全方位呈現了一位阿爾茲海默症老年患者病發的個案。國產劇中同類角色還有不少,具代表性的有《嘿,老頭》裏李雪健飾演的老頭兒、《北部灣人家》裏劉莉莉飾演的大學教授、《深夜食堂》裏海清飾演的海芬等。

近年,阿爾茲海默症呈現年輕化趨勢,在許多影視劇中也有表現。如日劇《大戀愛》講述了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年輕女醫生北澤尚,與一直在身邊默默支持她的小說家間宮真司共同走過十年風雨的傳奇愛情故事。這部劇全方位呈現了年輕患者及其身邊的人接納阿爾茲海默症的過程,非常具有專業價值。在國產劇中,阿爾茲海默症則通常是作爲其中一個設定出現。比如《如若巴黎不快樂》裏張翰飾演的男主角患病後,爲了不拖累愛人而狠心將對方趕走,而他自己爲了留住記憶,把便利貼貼滿了整個房間;《致單身男女》裏的陸毅也是飾演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在劇中與張儷飾演的角色展開了一段虐戀。

2 電影 《歸來》裏鞏俐演繹了愛情悲歌

在表現阿爾茲海默症的電影中,不能不提朱莉安·摩爾主演的《依然愛麗絲》。片中,她飾演的哈佛教授愛麗絲在50歲那年被診斷患上阿爾茲海默症,漸漸記不起女兒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眼中的世界在不斷改變。在家人的愛護下,她終於振作起來,爲每一天而活、爲當下而活。

不少愛情電影則對阿爾茲海默症進行了悲劇化的藝術處理。由孫藝珍和鄭雨盛主演的韓國經典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擦》,講述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女孩秀真與建築工人哲洙的愛情故事,婚後的秀真記憶力越來越差,她腦中的所有記憶就像被橡皮擦一一擦掉。在國產片《歸來》中,鞏俐飾演的馮婉喻在與丈夫陸焉識重逢後卻完全不記得對方,而陸焉識不放棄,堅持使用各種方法想要喚起妻子的記憶。此外,《明日的記憶》《戀戀筆記本》等也是此類電影中的佳作。

3 紀錄片 《人間世》呈現了生活的真相

比起影視作品,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紀錄片更具有教科書意義。《人間世》第二季的第七集,就被網友稱爲“現實版《愛在記憶消失前》”。鏡頭下的病人記不起弟弟、記不起兒子,也記不起愛人,而照顧他們的家人有人鬧起了矛盾,有人對未來充滿忐忑……紀錄片在呈現真相的同時,也在刷新着觀衆的認知。有觀衆感慨道:“如果有一天,我將世界遺忘,那也請將我放逐在世界外,不要告訴我世界上有人愛我、我也曾愛過世界。”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同樣聚焦阿爾茲海默症的老年患者,這段生命中最漫長的告別,也讓人們記住:愛,永遠都在。

此外,在《你會怎麼做?》這檔社會行爲觀察類節目中,有一期節目也模擬了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被青少年欺負的場景。鏡頭聚焦了路人的反應,大部分路人非常有愛心,照料受傷害的老人,幫他尋找回家的路。(龔衛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