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志勤— 與蜂相伴 甜樂無窮

從上大學時在教學樓樓頂養了7箱蜜蜂,到如今深藏普洱原始森林的上千個蜂羣,雲志勤從普洱學院畢業紮根茶山養蜂10多年來,他只做了一件事:讓普洱的好生態產出更多好蜂蜜。

他靠養蜂創業,已經是普洱規模最大的養蜂人;他還是有些偏執的“技術控”,說山裏飛的小蜜蜂是不是自己的,他一眼就能認出來。

“這些天有客戶在催着要蜂蜜,我告訴他們不要着急,現在的蜂蜜成熟度還不夠。”春天百花盛開,春蜜也頗受消費者追捧,雲志勤卻並不急於一時,他根據空氣的溼度、溫度判斷,還每天進山查看蜂蜜的濃度,耐心等待着收穫蜂蜜的最佳日子。

蜂蜜的成熟度,這是雲志勤保證蜂蜜品質和口感的一個指標。爲了能讓消費者喫到高品質的生態蜂蜜,他看書、上網查,向養蜂人請教,從蜂蜜形成的每個技術環節鑽研,漸漸的,他從門外漢成了養蜂的行家。

爲了讓採收環節不影響品質,雲志勤在各個環節下功夫,除過濾蜂蜜的那塊布一定要乾淨外,就連蜂箱的大小、尺寸他都經過多次改進。雲志勤介紹,各個地域蜜蜂的個頭和蜂羣的規模都有差異。普洱的蜜蜂個頭小、規模也小,如果用其他地方的蜂箱在普洱都偏大,這樣會對蜂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這些在書上、網上是學不到的,養蜂也需要一點點悟性。”雲志勤自己設計的蜂箱在取蜜時不僅方便還最大限度保留了蜂蜜原始風味。

普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產出了獨具風味的亞熱帶原生態蜂蜜。雲志勤正是看中這一點,把自己的蜂箱搬進了大山深處,這讓他不時感到遠離鬧市的孤寂,還時常遇到風險。一次進山時,在思茅永慶村的密林裏竄出了一頭野豬,這令他至今心有餘悸。雲志勤說自己有事情做,有蜜蜂爲伴,即便這樣依然會堅持初心。

和蜜蜂相處也要有一顆強大的心。春天以後,蜜蜂多了起來,雲志勤的雙手一天要被蜇好多次,鼻子眼皮都會被盯。雲志勤說,白天還不能去動它,因爲蜜蜂要出去採蜜。於是,夜間進山,常常要夜裏11點多才能回到位於普洱城邊的茶山養殖基地。“只要你喜歡,就容易;如果不喜歡,就不容易。”談起這些不易,雲志勤從不介懷,開着麪包車又往山裏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