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各項數據並舉行新聞發佈會。針對近期的水果價格上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從目前來看,鮮菜、鮮果價格受到的短期衝擊不具持續性。

5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4月份CPI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2.5%,在3月份CPI同比增速時隔3個月後重回“2時代”的基礎上,漲幅繼續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7.4%,豬肉價格上漲14.4%,鮮果價格上漲11.9%。

劉愛華在發佈會上表示,4月份CPI上漲比較多的兩個因素,一個是豬肉價格的上漲,另一個是時令性較強的鮮菜鮮果受季節性影響比較大。

從鮮菜、鮮果價格來看,劉愛華表示,兩個品種明顯受到極端天氣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季節性的短期衝擊不具有持續性,鮮菜鮮果價格的上漲也同樣不會持續在一個高位。從這些方面來看,食品價格是有平穩的基礎的。

從豬肉價格來看,劉愛華表示,豬肉價格是一個恢復性的,豬肉價格持續兩年多的下降,確實對養殖戶的積極性有負面影響,隨着價格逐漸回升,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也會相應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目前生豬規模養殖也比較大,應該說生產能力能夠彌補供給的短缺和不足,實現豬肉價格的平抑。

劉愛華表示,關於未來通脹,除了食品之外還有兩個——工業消費品與服務價格。

她表示,一方面,中國產業體系比較完備,生產能力在很多領域還是相對過剩的,所以供給能力充足,工業消費品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另一方面,服務價格去年以來一直保持了平穩的漲幅,但相對比較高。服務的供給這些年來經過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民間資本的不斷進入,應該說服務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是比較快的,從價格上也有反映,雖然漲幅保持相對較高,但是比較穩定。

劉愛華最後表示,總體來講,不管是從食品還是從工業消費品、服務來看,未來CPI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局面,物價平穩有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