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隱龍

簽訂於康熙年間的《尼布楚條約》有力地打破了沙皇俄國南侵的夢想,但卻沒有打消其擴張的野心。因雅克薩之戰受阻之後,沙皇俄國將兵鋒繼續向東部推進,逐漸佔領了東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甚至跨越抓令海峽將觸手伸向了阿拉斯加。在一份1719年發佈的敕令中,彼得大帝對探險家們如此囑託:“茲令你們前往堪察加及其更遠的地區,測定亞、美兩洲是否相連。你們不僅要向南北、而且要向東西前進,並在航海圖上標明所觀察到的一切。”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1799年,帶有半官方性質的俄美公司成立,在得到沙皇保羅一世給予其“俄屬北美(阿拉斯加)、阿留申羣島至北緯55度地區的貿易壟斷權”特許的基礎之上開始了對北太平洋地區的探索與擴張。1799年是清朝的嘉慶四年,同時也剛好是乾隆皇帝駕崩的一年。龐大的清帝國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康乾盛世已經開始顯露出衰敗的跡象,而在遙遠的歐洲,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掌握了法國的軍政大權。毫無疑問,時代已經漸漸開始變得不一樣,全世界都在躁動,只有清帝國身在局外而不自知。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尼布楚條約》限制了沙皇俄國在陸地上的南進計劃,於是俄美公司將戰場轉向海洋。俄美公司的目標堪稱“亞太布武”:控制整個北太平洋,其中包括美洲西岸的加利福尼亞、夏威夷羣島、庫頁島南部和黑龍江口,而這已經暴露了其從海路“迂迴”打破《尼布楚條約》限制的意圖。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下令制《皇輿全覽圖》並派遣官吏登庫頁島繪測地形、樹立碑文,然而清朝對於這個邊塞島嶼顯然疏於管理,以至於同一時代日本德川幕府也屢次巡視過庫頁島南部,這便爲日後庫頁島的爭端埋下了伏筆。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日本天明五年(1785年),德川幕府派遣官吏勘察千島羣島及庫頁島。這一次勘察很難說有多成功,因爲作爲勘察成果的《蝦夷國全圖》竟將庫頁島拆成了兩半——德川幕府承認庫頁島爲清朝領土,但又認爲北海道北方的島嶼與庫頁島並不相連,於是逐漸將勢力湧入了庫頁島南部。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爲什麼關於庫頁島的地圖會命名爲“蝦夷國全圖”呢?蝦夷人其實就是阿依努人,從部族名的發音上看,很可能與“窟說”、“骨嵬”同源,其活動範圍也集中於北海道與庫頁島南部。日語中稱庫頁島爲樺太,樺太源於阿伊努語對庫頁島的稱呼,意爲“神在河口創造的島嶼”。日本歷代幕府在有限的擴張中漸漸撐握了對蝦夷人的支配權,這一趨勢最終與急於南下的沙皇俄國相遇,導致了兩國在庫頁島的衝突。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說來也是幽默。庫頁島的主權所有國清帝國還沒有發言,沙皇俄國與日本卻先就庫頁島的歸屬權爆發了衝突。1806年,沙皇俄國的遠征軍突襲德川幕府設在庫頁島南端的稅務所,宣佈佔領庫頁島,是役日本稱之爲“文化露寇”,沙皇俄國稱之爲“赫沃斯托夫事件”——更爲幽默的是,這一次聽起來頗爲嚴重的戰爭,其規模連“村戰”都比不上:幾十個沙皇俄國的士兵抓了幾個平民,焚燒完稅務所之後便立刻撤退,甚至沒有造成傷亡。德川幕府的反應更加遲鈍,直到次年才聽說這次“侵略”,遂將庫頁島改爲幕府直轄並派兵駐守,兩年後更發佈了“俄船驅逐令”,下令“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經此一變,庫頁島南部開始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沙皇俄國的探險家們也沒有閒着。1850年,俄國探險家完成了對庫頁島的探測並最終確定庫頁島是個島嶼而非半島,鑑於《尼布楚條約》只規定了大陸邊界,俄國人很乾脆地宣佈:“現在阿穆爾河(黑龍江)口、薩哈林島(庫頁島)和韃靼海峽(間宮海峽)沿岸地帶已納入俄國版圖,它們不可侵犯並受到武力保護”。隨後俄美公司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設立一個武裝哨所,庫頁島隨之陷入了法理上屬於清帝國、實際上被沙皇俄國與日本南北平分的局面。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1855年,兵鋒相對的俄日兩國終於在漫長的談判後達成了《下田條約》,劃定了兩國的海疆:兩國結界位於擇捉島、得撫島之間,而庫頁島維持原狀,兩國不分邊界。這當然不是最後的結局。三年之後,也就是咸豐八年(1858年),沙皇俄國大舉入侵清帝國並簽訂了《璦琿條約》,割佔了黑龍江以北六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東北亞局勢一時間風雲突變,庫頁島也即將被捲入一場更爲宏大的“日俄戰爭”。

沙皇俄國侵佔庫頁島,爲何遇到的敵人不是清朝士兵,而是日本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