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嫦娥奔月、北斗衛星導航、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太陽能無人機等一批國之重器、強軍利器、創新銳器集中亮相,國人振奮,世界矚目。這一切都是中國創新驅動的結果。阿里巴巴投資千億,聚集全球科學家大力開展基礎性、顛覆性創新研究。民營企業創新研發激情的越來越高,凸顯了國家創新的濃厚氛圍,更是創新活力無限的具體表現。

“美國一度堅信,只要與西方接觸,只要美國發動牧羊犬的功用,中國人就會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就會崇洋媚外,就會自覺的奉行西方中心論。可是在祖國創新裝備不斷爆發的今天,顛覆性技術成果大量湧現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豪地認爲,中國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衰落。世界對中國的認可,理應值得每一箇中國人驕傲。

創新研發投入逐年增加,專利世界第一,新四大發明海外圈粉無數,中國的創新智活力引發世界關注,中國正在成爲世界創新的源動力。國際著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指出,一組量子通信研究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凸顯了中國科研不斷提升的獨立突破能力和在國際科研界的地位。

坎貝爾指出,從墨子“傳信”到北斗組網,從超算“發威”到“天眼”探空,從高通量衛星到量子通信,從超算到量子計算……5年來,中國在裝備創新領域的突破世界矚目,中國正在成爲全球科學進步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中國的優異表現讓西方傳統創新強國開始“向東看”。拷貝中國’的新趨勢也常常被人論及。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刊文指出,近年來,中國已“搖身一變”成爲全球創新的領跑者。

美日歐等國媒體認爲,中國創新已經成爲全球的重要推動因素,成爲世界裝備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希望不要對自己的創新技術成果實施技術封鎖,從而給世界創新驅動帶去更大的動力。日本《讀賣新聞》指出,美歐等西方國家在創新裝備技術上實施封鎖策略,阻滯了很多裝備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希望中國不要像歐美那樣做,應該放開開封鎖,開放技術成果,從而爲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