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清朝268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一位生下皇帝的原配皇后,她就是嘉慶的原配妻子喜塔臘氏,即孝淑睿皇后。

喜塔臘氏出身滿洲正白旗,父親是乾隆年間的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相比其他出身高貴的皇后、妃嬪,喜塔臘氏的出身算是很普通。在她15歲時,參加後宮選秀成爲一名待選秀女,這次盛大的選秀由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他見到喜塔臘氏端莊賢淑非常喜愛,親自下旨將她冊封爲嘉慶的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皇后。

乾隆四十七年,喜塔臘氏爲嘉慶皇帝生下皇二子綿寧,嘉慶皇帝駕崩之後,他繼承皇位後改名旻寧,即道光皇帝,他也是清朝中唯一的以嫡子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的皇帝。

乾隆六十年,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自己退居幕後當太上皇。嘉慶繼位之後,由太上皇乾隆下旨冊封嫡福晉喜塔臘氏爲皇后。乾隆在聖旨中說:“朕退位當了太上皇,顒琰就是皇帝,他的嫡福晉就應該冊立爲皇后。”

不知道是不是喜塔臘氏命中福緣淺薄,在冊封爲皇后僅僅一年後,就莫名其妙的死去。史書中記載是得病而死,可也有人提出懷疑,認爲皇后正值壯年不可能離奇死亡,很有可能是中毒而死。

不管皇后死因是什麼,按照清宮制度,皇后去世是國喪,應該舉行盛大的悼念活動。可孝淑睿皇后的喪禮卻非常簡單,規格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妃嬪,是清朝皇后喪事中最低調的、最簡單的一位。這一切的原因,還要從乾隆皇帝說起……

孝淑睿皇后去世之時,乾隆皇帝已經87歲高齡,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對於死亡是非常敏感。沒有實權的嘉慶只能委曲求全,說:“皇后冊立甫及一年,母儀未久……且崇奉皇父,專隆尊養”,擔心舉行大喪會影響到乾隆的心情,所以才大大降低了皇后的喪事級別。

沒能爲原配妻子舉辦風光的喪事,嘉慶皇帝心中憋了一肚子怒火,偏偏在孝淑睿皇后的棺槨下葬時,大臣又鬧出了一場風波,險些讓無數人命喪黃泉。

按照清朝制度,孝淑睿皇后肯定是要和嘉慶皇帝合葬在一起的,當時嘉慶的昌陵還沒有修建完成,所以皇后的棺槨只能暫時安放在靜安莊。直到嘉慶八年,昌陵才全部修建完成,孝淑皇后的棺槨才安放進昌陵地宮。

皇后棺槨安放完之後,大臣給嘉慶上書說“掩閉石門,大葬禮成”,看到這八個大字,嘉慶勃然大怒。因爲皇后比皇帝死的早,棺槨可以先放進地宮,但要等待皇帝駕崩安葬入地宮後,才能關閉地宮大門。

嘉慶皇帝叫來負責建陵的大臣,大罵到:“太平裕昌陵吉地,是先帝賜給朕的百年之地,非賜皇后之地,現在居然說掩閉石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後來經過調查,陵墓大門並沒有關閉,是官員在奏摺中寫錯了,嘉慶這才稍稍消去些怒意。

嘉慶在位二十五年,駕崩與孝淑睿皇后合葬於清西陵的昌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