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他叫吳飈,25歲那年,他第一次獨立承擔試驗項目,完成某新型遮彈層的科研設計。爲了減少溫度對材料的影響,他在深夜一遍遍重複工序,一點點調整配方,終於研製出了高強度混凝土靶板。2002年,該項目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爲打造共和國堅固防護盾牌的重要技術支撐。

同期:

1996年7月吳飈從原工程兵工程學院畢業,來到駐洛陽某研究所,從事武器效應與工程防護研究工作。1999年,吳飈開始獨立承擔試驗項目,進行某新型遮彈層的科研設計。

吳飈(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遮彈層就是給工程穿防彈衣,必須要有高強度的水泥,才能配配製成功,當時知道國內有這種水泥。

買到材料後,吳飈按照研製的配方,開始進行高強度混凝土製備試驗。

吳飈(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我們表面上和民工很類似,做的都是混凝土的澆築,但實際上我們是做的混凝土澆築中的混凝土配比的研究,材質不同,配方相同,它這個結果也不一樣。

配比、攪拌、澆築、養護,吳飈一遍遍重複工序,一點點調整配方,一次次品嚐失敗,也一步步靠近成功。三個月後,吳飈終於研製出了高強度混凝土靶板。

吳飈(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彈打上去,打了個白點,彈給彈走了,如果普通混凝土來說,普通混凝土就像切豆腐一樣,彈“噗”就鑽進去了,打它就像打個鋼板一樣,“砰”打了,彈不但沒進去,彈給彈到一邊去了,當時覺得很高興、很興奮。

2002年,某新型遮彈層項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之後這項科研成果成功應用於某重點國防工程建設,成爲打造共和國堅固防護盾牌的重要技術支撐,這一年,吳飈28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