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例行看《軍事紀實》節目,前身爲軍改前中國陸軍最後一支裝甲師的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其下屬坦克連的列兵們正在二炮手(裝填手)的崗位上訓練。看着滿頭大汗的新兵終於練就了每分鐘裝填20發以上105整裝彈的“麒麟臂”,哥幾個不由得談笑起來,“還好在裝備更先進(有自動裝彈機)的其他重型合成旅,他們的坦克兵不用練這個了。”

  和一旁的88B主戰坦克、89式122mm自行榴彈炮、86式步兵戰車、89式裝甲輸送車(均爲9910受閱裝備)對比,它絕對是一款足夠高大威猛的戰車

  正說着,當畫面切到該部訓練場的時候,我看到了背景裏幾臺供該旅指戰員學習所用的戰車,最右邊一輛外形獨特的戰車立刻讓我按下了空格鍵!

  “我X!八八雙三七!”

使用69式中型坦克底盤的88式自行高炮,外觀上確實有“防空坦克”的風采使用69式中型坦克底盤的88式自行高炮,外觀上確實有“防空坦克”的風采

  大家都知道,咱在公衆號裏的主業是講空軍的段子,寫陸軍什麼的,那都是趕養雞上架等着被打臉;但看到這門出現在前網絡時代,卻在今天重出江湖的老傢伙,實在是有些話要說說。

  剛開始關注武器的時候,拜各種畫報上的90-2、88C所賜,小時候對咱們的坦克就挺有信心的;步戰啥的那時候也不懂不怎麼關心,但看過海灣戰爭的視頻之後怎麼說也知道美帝的空襲有多厲害,坦克沒有伴隨防空那就是死路一條。

海灣戰爭中死亡公路給人的震撼,那是相當大海灣戰爭中死亡公路給人的震撼,那是相當大

  雖然很快就在99年閱兵式上看到了95式4管25mm自行高炮,但一聽口徑就搖頭:25mm?這口徑海軍是給小艇用的,大點的船都得上雙37呢!直到上初中時候在雜誌攤上看到了一本《坦克裝甲車輛》,一看到防空二字就十分開心,草草翻看一下,果然說的是自行高炮!37mm口徑的,用的還是坦克底盤!

沒錯就是這本,裏面還有一篇文章有殲-10的照片沒錯就是這本,裏面還有一篇文章有殲-10的照片

  於是趕緊摸出五個鋼鏰買下,如今這也是現在咱手裏比較老的雜誌了。打那以後,我就分外關心這門炮背後的故事。現在回想一下,88式雙37也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我軍一系列總結的產物之一,看着阿拉伯人在有無ZSU-23-4掩護時截然不同的表現,我軍意識到現代裝甲部隊確實不能沒有伴隨防空了。

當時的另一大收穫是薩姆-6也好厲害,咱們得仿一個當時的另一大收穫是薩姆-6也好厲害,咱們得仿一個

  此前咱們除了在T-34/85坦克底盤上加了個65式雙37高炮組成一個自己都不滿意的援越抗美貨之外,再就是合計過在62式輕型坦克的底盤上加同款高炮組成代號爲“301”的自行高炮,雖說按照規劃它是有火控雷達的,但牽引雙37配上雷達都是多少年後的事兒了,“301”就算當年搞出來也不比援越抗美貨好哪去。

  總之由於實在沒啥經驗,但任務又很急迫,所以我們還是採用了兩條腿走路的辦法:首先是趕緊從埃及弄了一套ZSU-23-4回來給它拆嘍,看看這自行高炮裏得有啥;同時撥一輛59式坦克底盤跟雙37高炮再組合一下研究研究,看看咱們能不能用現成的技術攢一個東西出來。

  跟葉尼塞河一比,確實怎麼看咱們這貨都不像現代東西

  要說當年這個給裝甲兵的東西確實很受重視,不僅炮兵給予大力支持,一聽說仿蘇的65式雙37無論是射速還是彈道性能怎麼改都比不上當時的對標產品——蘇制“葉尼塞河”自行式雙37高炮,當時剛剛研製成功的76式海用型雙37艦炮都來幫忙了:蘇修坦克欺負人就算了,高炮咱們還能讓他欺負了?

當年很多人以爲敞開式的這玩意兒也是隻能人操,其實不然當年很多人以爲敞開式的這玩意兒也是隻能人操,其實不然

  雖然現在跟730、1130什麼的相比,76式(包括全封閉炮塔的76A和人工操作的76F等型號)早就是落後的象徵了,可在當年,這款具備全套自研的高速自動機、電動射擊機構、雷達火控系統以及新身管和新彈藥的“新37”,簡直就是標誌着人民海軍防空能力終於擺脫二戰水平的大救星。

不考慮雷達火控啥的,63式底盤加長也能放雙37——比如朝鮮不考慮雷達火控啥的,63式底盤加長也能放雙37——比如朝鮮

  但把“大救星”往59上一放,大家發現,雖然尺寸大差不差,但“大救星”要幹活所需的電力——不光是火炮本身的轉動,更包括火控系統所需的——就不是59底盤能供得起的了。幸好這時候69式坦克也改進到69-3、就是1984年閱兵亮相的79式了,於是拿79的底盤總成加上73式坦克搶修牽引車的傳動箱,可算是把這底盤湊齊。

  1983年誕生的首輛原理樣車,看着好歹有些設計感了

  就這樣到1983年,喫百家飯長大的新型雙37自行高炮算是出了個原理樣車。雖然雷達什麼的還欠奉,但通過靶場試驗好歹驗證了這個組合的射擊精度是能達到甚至超過指標要求的,對3000米以下高度活動的敵機/直升機,以37mm曳光殺傷榴彈的威力,直接命中足以“一擊必殺”。

1985年的首輛工廠鑑定樣車,雷達還缺位1985年的首輛工廠鑑定樣車,雷達還缺位

  到了1986年,能夠經得起折騰的車載雷達設備也初步搞定,497廠(重慶望江機器廠)生產了4個正樣車分別交給試驗場和部隊進行測試。對於從來沒接觸過這種武器的部隊來說,能夠在最遠15公里發現,8公里穩定截獲強-5類目標,一分鐘30轉,還能跟着坦克底盤顛簸的雷達本身就很讓人滿意了;更不要說火炮系統遠比老雙37更出色的射擊性能了。

  這車還參加了1986年北京防務展

  當時眼看就要國慶40週年閱兵了,部隊很快就點頭同意該車列入“8910”工程,要求廠家生產20輛車準備交付北京軍區某部受閱。作爲一個相對規模較小的廠子,497廠拿到這個任務自然開心的不得了,要知道在“軍隊要忍耐”時期這種待遇別的大廠都沒多少,也許靠着88式雙37,咱們就走上人生巔峯了呢!

和裝甲部隊伴隨前進,是88式與生俱來的使命,如果一切正常,它的產量不會很小和裝甲部隊伴隨前進,是88式與生俱來的使命,如果一切正常,它的產量不會很小

  於是他們開開心心地借錢買了一批設備,很快就保質保量完成了20輛樣車的製造任務。然而後來大家都知道,“8910”遺憾未能完成,部隊這時候的態度就變成了,“你這個車啊還有好多問題沒完善,我也知道你們沒錢但我也沒錢,所以就這樣吧咱們不合適”。所以88式雙37只能在同年11月帶着遺憾定型,部隊最後加了4輛車的訂單,算是讓497廠軍品線關停前,讓大家好歹能拿筆錢。

高炮缺了這個,再現代化也是十防九空高炮缺了這個,再現代化也是十防九空

  儘管88式雙37確實問題不少,比如作爲新車整體可靠性還差些、操縱也不便;比如大家見識了厄利孔雙35之後,發現咱們的炮本身也差不少;比如作爲90年代裝備的自行高炮卻沒有連指揮車、導致它射擊模式偏少,更多隻能各自爲戰,難以高效集火應對新型空中威脅。。。。。。

教具模式是此後88式度過餘生的主要方式,注意雷達處於旋轉向後摺疊行軍狀態下教具模式是此後88式度過餘生的主要方式,注意雷達處於旋轉向後摺疊行軍狀態下

  但這24輛車交付北京軍區某部和院校之後,還是讓部隊領導第一次感受到,有一門對空掩護面積達30平方公里、還能伴隨裝甲部隊前進的傢伙在演習時有多舒服。所以一方面這使得95/04式4管25mm自行高炮得以進一步發展,並促成了更先進的07式雙管35mm自行高炮的誕生;一方面也讓部隊選擇把現有的88式雙37儘可能保留下來,萬一哪天真幹起來了,不好用也得用啊。

從對臺軍事鬥爭準備時期直到今天,這種代用型自行雙25在很多部隊都出現過從對臺軍事鬥爭準備時期直到今天,這種代用型自行雙25在很多部隊都出現過

  當然,戰爭並沒有發生。而隨着07式雙管35mm自行高炮正在越來越多的重型合成旅“噼噼啪啪(35炮的炮聲明顯不同於我軍其他的仿蘇式高射炮)”起來,我對88式的情感也就逐漸淡了下去。但看到它如今依舊作爲人民解放軍的現役裝備,在訓練場上靜靜地看着新一代革命軍人成長起來的時候,心裏面那還是相當欣慰的。

78集團軍某合成旅防空營裝備的PGZ07正在夜間射擊,注意奇特的炮口火光78集團軍某合成旅防空營裝備的PGZ07正在夜間射擊,注意奇特的炮口火光

  雖然它早就沒法伴隨着其他鋼鐵戰友們馳騁疆場了(廠子都沒了,配件上哪找去),但88式雙37自行高炮和它的後繼者們截然不同的命運,在我看來,仍舊是“唯有國強,方能強軍”的一大例證。(作者署名:揚基幀察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