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好多大城市陆陆续续的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小民居,中式或者中西式融合的建筑风格,让这些独具特色的民居成为了一道道的风景线,而那些穿插在民居中的小巷,北京人叫胡同,上海人叫弄堂,而在武汉,则称之为里份。

自十九世纪末,汉口被划为租界,开辟商埠,设立对外贸易口岸开始,里份就变得多了起来,坤厚里,集贤里,德润里,延庆里...... 所以直到现在,汉口依然是武汉三镇里里份最多的地方。不过现如今的里份,早已逝去了当年的繁华,也早就没了我们幼时还能看到的那些欢快场景,可能剩下的,只有情怀和回忆,以及充满着浓浓气息的市井味。

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方一定会隐藏美食,就像有人就一定会有江湖一样,因为附近的居民,不是住了几十年,就是住了几代人,一个小摊,一间小馆,从小吃到大,从读书吃到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始终如一的味道,似乎就成了这些小摊小馆存在的道理。

一元路附近的海寿街上,三德里巷子口的三德烧烤,就这么存在了二十年。

其实当天是准备去另外一家烧烤店的,路过这里,便进去了,传说这里的烤鱼尾最出名,本来只打算吃几串烤鱼尾然后离开,结果却把所有的烤鱼系列都吃了个遍。

还是先说说烤鱼尾吧,因为毕竟是这个把我吸引进店的,当然,也是因为吃过以后,才让我有兴趣把其它的烤鱼系列都尝了个遍。

鱼尾上的鱼皮烤得酥脆,鱼肉虽然不多,但依旧鲜嫩吃得出新鲜,肉汁渗到鱼骨里,感觉鱼骨都可以被嚼烂,能称之为这里的招牌果不其然。

为之惊艳的还有烤鱼泡。鱼泡平时倒是吃得多,烧的煮的卤的火锅里下的都吃过,唯独没吃过烤的,嚼起来软糯还带点Q弹,挺过瘾,撒上孜然辣椒,早已没了那么重的鱼腥味,但因终究是内脏,多少还有点残余,不过话说回来,吃鱼不带一点腥,还能叫吃鱼吗?

超级嫩的烤鱼丸。

烤鱼块也这里的招牌特色之一,同样的外酥里嫩,但表皮上的作料并没有掩盖住鱼肉的鲜美,肉质感觉依然爽滑。

如果不是因为看菜单觉得好奇,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块块四四方方的东西是蛋白,我也不会想到蛋白竟然也可以用来做烧烤。

后来向老板娘询问才得知,这蛋白是先打散蒸熟,再切成小块,然后才一块块的串起来烤熟入味的,第一次吃烤蛋白竟然会让我感觉到新奇无比。

离开了这家里份口的小店,晚上回家发了条朋友圈,推荐了这家店的烧烤,说到时找机会一定要写写,没想到之前准备去的另一家烧烤店老板竟然在下面给我留言,说欣哥这家店你一定要写,因为这是他们这一片做了好多年的烧烤界老前辈了,夫妻二人做烧烤二十年,下一代又不愿意接班,再不写,以后这样的市井美食只怕是难得吃到了!

所以我今天特地抽空写了!

三德烧烤

地址:江岸区车站路海寿街,三德社区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