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聯的武器裝備設計時常有腦洞大開的奇葩之作,究其原因,大概是蘇聯相對美國等國家較爲薄弱的工業基礎,讓蘇聯比較強調以體系作戰,開發武器裝備的專業用途,以單項性能的勝出彌補綜合性能的不足。

口徑越大越正義

在冷戰初期,20世紀60年代。蘇聯在冥河反艦導彈以及SA-2防空導彈的成功後,開始追求導彈萬用論。即使被稱爲陸戰之王的蘇聯坦克也開始大規模的上馬導彈項目,同時二戰時期蘇聯坦克被彈面積較小的優勢,使蘇聯確信減小坦克的被彈面積是提高坦克生存力的不二法寶。

在這種思路下,蘇聯第100研究所於1961年開始研發一款被矮腳虎的導彈坦克,這就是775項目火箭坦克。爲提高隱蔽性及減小被彈面積,該坦克的高度低得讓人難以置信,全戰鬥高度僅1.1米,比二戰時期日本那輛以矮小出名的豆戰車94式輕型坦克還矮。

如同拍扁牛糞的775火箭坦克

該坦克戰鬥全重爲30噸,乘員2人,車體長6米,車寬3.16米,車高僅爲1.1米,武器裝備爲口徑125毫米的“紅寶石”紅外製導反坦克導彈,增強了防核能力,乘員佈置在旋轉炮臺的隔離艙內。後因乘員戰場視野實在不佳、坦克技術複雜、可靠性低等原因廢棄。

同蘇聯之後研發的T72主戰坦克早期型號一樣,因爲坦克高度實在太低。人高馬大的蘇聯軍人難以鑽進自己國家研發的坦克,不得已之下,蘇聯只有選擇華約國家的加盟國中諸如羅馬尼亞加盟國等身高相對較矮的國家作爲坦克乘員,且上限絕對不能超過1.75米,相對於東歐國家的普遍身高,也真是難爲了他們的徵兵部門,順便福利了一下矮子的參軍夢。

終於高達起來了的t80

這種情況直到蘇聯開始研發t-80主站坦克時,蘇聯人才醒悟過來,坦克成員的空間舒適性與乘員體力也是坦克戰鬥力的重要一環,否則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軍事遺產的現在,說不定俄羅斯還在爲找不到身高足夠低得坦克乘員而犯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