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桃花源后穿过隧道再走上不久就到了乌江。一到那里,看到那些吊脚楼,便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

整个乌江画舫的游览是从龚滩古镇开始的,龚滩古镇处于乌江百里画廊核心更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龚滩古镇自古以来便是乌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货物中转站,凭水依山筑城,像是《边城》中的茶峒的扩大版,更加丰富精彩。

龚滩古镇是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贵州的沿河县隔河相望,也有属于贵州的区域,因此游览的时候还会到达贵州。《边城》中有一句话“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文章更是花了几段介绍。有人对《边城》评价说是字字精华,沈从文的文章给人一种直逼眼的震撼,仍然记得那青砖瓦和常年深翠颜色的细竹。酉水位于重庆市酉阳,龚滩古镇也是,酉水从那里开始,最终汇入了洞庭湖。我想那里面应该也有龚滩古镇的影子吧。

乌江古称黔江也称务川,被称为乌江因为一个乌龙。古时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蒙古人南下后,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因此导致了很多谬误。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属于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因此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这里春天的时候景色很美,不知若我整日触目为这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是否也会清明如水晶。清爽属于每一个早起的晨,每吸进的一口空气都含着雾气,细小的水珠滋润着喉咙,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在船上游览了整个沿途的景色,站在船头看着江面和远处的船,真的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突然就羡慕古人。

在游船上花了两个多小时,湖面仿佛是玉,平静又深邃。映入眼的都是绿色,两岸的山上也偶尔会有几树桃花,有粉有白,夹着雾远远看着像是霞彩又像是还没化完的薄雪。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游览最后又是回到了龚滩古镇,镇上那时人还是稀少,很多的小旅馆挂着灯笼,一种古韵的味道在心里占了一缺。

春天很美,万物复苏,满眼的绿,不过春天也同样有些湿冷。这次在乌江画廊乘船游览时,映入眼帘的都是雾蒙蒙的天和雾蒙蒙的江面。雾是真的朦朦胧胧,像层细纱蒙在美人面上,领悟到的神韵,更让人对它的美欲罢不能,神往倾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