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中“四大才子”似乎就只有唐伯虎一人还有点学问,其他三人倒就像是地痞流氓,毫无文人气质。尤其是祝枝山还是个油腻胖子。当然这只是影视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么历史上的祝枝山真的这样么?

别再被骗了,祝枝山根本不是电影中的那样,才华丝毫不比唐伯虎差

其实不然,你可千万别信电影中的形象,历史上的祝枝山,同样也是才高八斗,文思敏捷,嫉恶如仇,丝毫不输唐伯虎的才华。

祝枝山,本名祝允明,字希哲,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生。据说他确实长相怪异,天生“残疾”——左手六指儿,所以说是枝指,自嘲称号枝山。

别再被骗了,祝枝山根本不是电影中的那样,才华丝毫不比唐伯虎差

祝枝山虽是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这点倒是同好友唐伯虎同病相怜。十九岁中秀才,五次乡试才中的举人,又经七次会试,曾为广东兴宁知县,身为文人看不惯官场阴暗腐败,也是厌倦了官场仕途,所以无心上进,好游山玩水,为人风趣洒脱,不拘小节。

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四海。从小受其外祖父徐有贞的影响,曾寄居外祖父家中学习书法,长大后其岳父李应祯的指导书法更为大精。尤其是他的狂草,提按使转交互使用,行与行距离紧凑,笔法肆意如汪洋。楷书严谨,极富有晋唐古雅。其代表作《太湖诗卷》,《赤壁赋》等都不失为传世墨宝。

别再被骗了,祝枝山根本不是电影中的那样,才华丝毫不比唐伯虎差

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拯救了明时本要没落的狂草书法,为后代将此风格推向高潮埋下了种子。

明朝素来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盛传。民间有故事,祝枝山和唐伯虎时常携带酒壶,乘坐渔船,一边游山玩水,一边饮酒作诗,大有避世弃俗之向。一日,二人抵达扬州,身上银两所剩无几,正愁何处落脚,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别再被骗了,祝枝山根本不是电影中的那样,才华丝毫不比唐伯虎差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人称“吴中四大才子”。这才子可不是白叫的,祝枝山文采飞扬,对贪官污吏更是嫉恶如仇,曾经写了一副对联好好羞辱了一番贪官。

某年除夕,他受邀为一贪官写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贪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贪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别再被骗了,祝枝山根本不是电影中的那样,才华丝毫不比唐伯虎差

如此看来,电影确实是骗了我们,祝枝山为人风趣幽默,才学渊博,书法造诣颇高,实为才子,当然是不输唐伯虎了,不过有一点电影还是正确的,就是祝枝山的“丑”,但是仍旧挡不住他的才华,看来真是“人丑就要多读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