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樓市推行"三價合一" 背後有何玄機?

就在32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監局、深圳市規劃國土委聯合發下發通知,規定商業銀行辦理房屋貸款業務,要以房地產信息系統中查詢到的網籤合同和住房套數查詢結果作爲審覈依據,並以網籤備案合同價款和房屋評估價的最低值作爲計算基數確定貸款額度。

很多朋友會對此新政不太理解。這意味着,一直在房屋交易中存在的陰陽合同亂象將被杜絕。簡單介紹,原先一套二手房交易會有三個價格。一個是成交價;一個是網籤價;一個是評估價。而現在則將這三個價格統一起來。

所謂成交價,就是房產真實成交的價格;網籤價則一般低於真實成交價,這樣可以少繳稅收。而評估價就是對你要買的這套房產進行估值,通常爲了獲得更多銀行貸款,買房人喜歡虛報價格。而現如今,三個價格要合一了,這將會大幅度提高購房者的交易成本。會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投機炒作。

先舉個例子,深圳女白領韓娟看中了一套200萬的房子,首付360萬,後面的140萬就要靠銀行貸款解決。但是韓娟爲了進一步節省購房首付款,對銀行說購房的價格是250萬元,但銀行最終評估的價格是240萬元。

這也意味着,這次韓娟可從銀行那邊貸到房價的70%的資金,即168萬元。現在對於韓娟來說只需出32萬元就可以付首付,比原先定價200萬的房子,30%60萬首付款,則少付了28元。

而現在官方已規定,這三個價格統一起來,網籤價、評估價不再各自爲戰,銀行將以網籤價和評估價最低值來確定貸款的額度。這也意味着,二手房價格評估將更加精細化,原來的那種操作方法已經行不通了。

事實上,這次“三價合一”就是爲了規避各類虛高報價做低價格的做法。早在去年9月住建部和央行反洗錢文件裏面就有要求,而深圳一直沒有落地實施,後來建行內部文件透出從20181月實行,深圳方面也沒有落地。

而現在深圳之所以要出臺“三價合一”政策,主要是深圳春節後房價反彈迅猛,如果不進行遏制,恐怕會失控。要知道,深圳已經公開承諾,保證未來三至五年內房價環比不增長,現在到了不用政策壓制是不行的。

那麼,深圳推進“三價合一”的政策,後續是否會有更多城市跟進呢?對此,我們認爲,市場確實存在不規範的問題,擔接下來其他城市是否跟進,更要看深圳等城市的落地效果。

現如今,還有一些人認爲,深圳推出的“三價合一”政策主要是爲了杜絕購房者低報房價,少繳稅收的問題。但是我們認爲,深圳推出“三價合一”政策意圖還應有更進一步的解讀:

首先,三價合一之後,政府可以掌握更真實的房地產交易數據。而此前的統計數據不真實,容易誤導政府施政方向。而當政府掌握了真實數據後,也爲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推進奠定基礎。就是要解決房屋交易環節的不規範問題,期待房地產稅開徵,在房產保有環節增加稅收,同時減少在交易環節上的重稅。

再者,三價合一之後,可以增加投機炒房者的購房成本,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此外,也能更好的貫徹中央的“住房不炒”原則,從而給深圳的房價穩定奠定基石。“三價合一”,就是按照最低價來計算,使本來想鑽政策空子的購房者,再也無法通過高槓杆率來炒房了。

最後,深圳推出的“三價合一”就是爲了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試想,大家都把房屋的估值都抬高了,深圳的商品房價格泡沫更大,然後按照評估價格來獲得貸款,而真實的價格與評估價格之間卻有較大的差額,這就讓投機者加槓桿有了可乘之機。

顯然,過高的評估房屋價格與當前監管部門所倡導的房地產金融降槓桿是相悖的,長此以往,地區的金融危機將會爆發。所以,“三價合一”就是把虛高的金融槓桿給降下來,防控潛在的金融風險,守住金融安全這個底線。

現如今,“三價合一”執行的難點在於,相關稅務、國土、銀行和銀監會等部門需要有一個溝通協調機制。就是在房產評估價格、共享信息等方面有較好的溝通機制。所以,只要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完善之後,再加上後續信息技術和評估技術的跟進,如此可促進二手房交易的公平性和穩定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