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伯承、粟裕和彭德怀因何流过眼泪。彭德怀说的是与刘伯承有关的一件往事。

刘伯承、粟裕和彭德怀因何流过眼泪?

张雄文

一、刘伯承两次流泪

1940年10月间的关家垴作战,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命令刘伯承的129师与易守难攻的日军硬拼。攻坚战持续两昼夜后,参战的各个连队都伤亡过半。

129师师长刘伯承心急如焚,找到彭德怀,商量着说:“关家垴居高临下,飞机十几架轮番对我阵地轰炸,主攻连队伤亡太大了,我们将下山道路封锁,是否待日军粮绝下山再打?”

彭德怀火气很大,拍着桌子说:“牺牲再大,也得将冈崎大队给我消灭掉!”

战事于是继续呈胶着状态。10月31日晨,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的日军2500余人已经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

在此情形下,刘伯承再次给彭德怀打电话,建议暂时撤围,另寻战机。

刘伯承、粟裕和彭德怀因何流过眼泪?


刘伯承

彭德怀一听,又火冒三丈:“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一向平和的刘伯承也气得脸色发青,说:“你这是赌气,蛮干!"

彭德怀听了便咆哮起来:“拿不下关家恼,我撤你一二九师的番号!”说罢扔下了电话筒。

刘伯承这时也非常气愤,泪水都溢出来了:“这个彭德怀,真拿他没有办法。”

刘伯承只得调整部署,重新组织进攻。最后虽然歼灭日军冈崎大队400余人,129师也伤亡惨重,许多连队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而且造成1941年后抗日根据地十分艰难的后果。

1958 年5开始的军委扩大会议,主持军委扩大会议的彭德怀给刘伯承扣上“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教条主义”帽子。

6月23日的批判大会上,彭德怀板着面孔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连北京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彭德怀说的是与刘伯承有关的一件往事。

长征途中,刘伯承兼任红军学校的总教官。被红四方面军派来受训的30 军军长余天云虽然年轻有为,却性情刚烈。在一个很小的战术问题上与教亩争吵,并争执到刘伯承处。

在刘伯承面前,余天云依然狂妄,不但不接受批评,还公然拔枪威胁刘伯承。刘伯承因此将他关了禁闭。

不料余天云认为大失面子,竟然跳崖自杀。

余天云的死,红四方面军最高领导人张国焘也认为是其本人心理素质所致,没有责怪刘伯承。但20 多年后,彭德怀却以此作为刘伯承的一条“罪状”。

这年 7 月10 日,66 岁的刘伯承被迫当众作检讨,承认了所有“罪名”。期间,他语调低沉,多次哽咽,几乎说不下去。

这是刘伯承再次被逼出了眼泪。

二、粟裕流泪

彭德怀对刘伯承如此,对被刘伯承称为“最优秀将领”的粟裕自然也好不例外。根源之一是两人对末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上有不小的距离。

粟裕1954年就任总参谋长后,提出抽几个军作为统帅部略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区,平时由各军区领导,但不编入各军区战斗序列,战时由统帅部统一机动的建议。

彭德怀说全国都属解放军,一旦战争爆发,统帅部完全可以从各军区临时抽调部队组织战略预备队,因此毫无必要。

粟裕则坚持说,等战争爆发再抽调组织这支部队,一是会打乱各军区的作战计划;二是战争一爆发,交通被破,部队行动受阻,将会失去战机。

争论的结果自然是职务高的彭德怀获胜(多年后林彪主持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粟裕则获得了一顶“争夺这几个军”的大帽子。

刘伯承、粟裕和彭德怀因何流过眼泪?


粟裕

因为这些差异,彭德怀常常对粟裕出言不逊。甚至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他都会火冒三丈,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当粟裕被迫在1955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检讨,作解释说自己曾谦让陈毅当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又脱口而出:“这正说明你阴!”

沙场上“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粟裕,在彭德怀的指责之下,常常束手无策,心情十分抑郁。据他的老部下张震回忆,有一次甚至看到粟裕趴在桌上流泪。

这自然与刘伯承一样,都是委屈的英雄泪。

三、彭德怀流泪

1959年彭德怀被职务更高的人批判下台后,再没有了过去的半点“脾气”。之后的十余年间,批斗、挨整是家常便饭。他终于尝到了比刘伯承、粟裕更委屈的滋味。

刘伯承、粟裕和彭德怀因何流过眼泪?


彭德怀

据《彭德怀年谱》记载:

(1971年8月8日)“(彭)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睡了没两分钟又醒了,睁大眼睛思考着,一会儿眼泪又淌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又哭起来。”

(1971年 8月18日)“上午听说提审(彭)就流泪。”

(1972年11月22日)“(彭)躺铺上哭了一小时。”

……

来源:掌上文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