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伯承、粟裕和彭德懷因何流過眼淚。彭德懷說的是與劉伯承有關的一件往事。

劉伯承、粟裕和彭德懷因何流過眼淚?

張雄文

一、劉伯承兩次流淚

1940年10月間的關家堖作戰,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命令劉伯承的129師與易守難攻的日軍硬拼。攻堅戰持續兩晝夜後,參戰的各個連隊都傷亡過半。

129師師長劉伯承心急如焚,找到彭德懷,商量着說:“關家堖居高臨下,飛機十幾架輪番對我陣地轟炸,主攻連隊傷亡太大了,我們將下山道路封鎖,是否待日軍糧絕下山再打?”

彭德懷火氣很大,拍着桌子說:“犧牲再大,也得將岡崎大隊給我消滅掉!”

戰事於是繼續呈膠着狀態。10月31日晨,關家堖仍未攻下,而武鄉、遼縣的日軍2500餘人已經出動,試圖圍殲129師主力。

在此情形下,劉伯承再次給彭德懷打電話,建議暫時撤圍,另尋戰機。

劉伯承、粟裕和彭德懷因何流過眼淚?


劉伯承

彭德懷一聽,又火冒三丈:“拿不下關家堖,就撤掉129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一向平和的劉伯承也氣得臉色發青,說:“你這是賭氣,蠻幹!"

彭德懷聽了便咆哮起來:“拿不下關家惱,我撤你一二九師的番號!”說罷扔下了電話筒。

劉伯承這時也非常氣憤,淚水都溢出來了:“這個彭德懷,真拿他沒有辦法。”

劉伯承只得調整部署,重新組織進攻。最後雖然殲滅日軍岡崎大隊400餘人,129師也傷亡慘重,許多連隊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紅軍時期的連、排戰鬥骨幹也損失過半。而且造成1941年後抗日根據地十分艱難的後果。

1958 年5開始的軍委擴大會議,主持軍委擴大會議的彭德懷給劉伯承扣上“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建軍思想和戰略方針”的“教條主義”帽子。

6月23日的批判大會上,彭德懷板着面孔說:“劉伯承身上有很嚴重的教條主義,不但影響了南京,連北京也有些吹鼓手、抬轎子的。不要忘了,紅軍時期,教條主義可是逼死過革命同志的!”

彭德懷說的是與劉伯承有關的一件往事。

長征途中,劉伯承兼任紅軍學校的總教官。被紅四方面軍派來受訓的30 軍軍長余天雲雖然年輕有爲,卻性情剛烈。在一個很小的戰術問題上與教畝爭吵,並爭執到劉伯承處。

在劉伯承面前,余天雲依然狂妄,不但不接受批評,還公然拔槍威脅劉伯承。劉伯承因此將他關了禁閉。

不料余天雲認爲大失面子,竟然跳崖自殺。

余天雲的死,紅四方面軍最高領導人張國燾也認爲是其本人心理素質所致,沒有責怪劉伯承。但20 多年後,彭德懷卻以此作爲劉伯承的一條“罪狀”。

這年 7 月10 日,66 歲的劉伯承被迫當衆作檢討,承認了所有“罪名”。期間,他語調低沉,多次哽咽,幾乎說不下去。

這是劉伯承再次被逼出了眼淚。

二、粟裕流淚

彭德懷對劉伯承如此,對被劉伯承稱爲“最優秀將領”的粟裕自然也好不例外。根源之一是兩人對末來戰爭的認識和戰爭準備上有不小的距離。

粟裕1954年就任總參謀長後,提出抽幾個軍作爲統帥部略預備隊,配置在便於機動的地區,平時由各軍區領導,但不編入各軍區戰鬥序列,戰時由統帥部統一機動的建議。

彭德懷說全國都屬解放軍,一旦戰爭爆發,統帥部完全可以從各軍區臨時抽調部隊組織戰略預備隊,因此毫無必要。

粟裕則堅持說,等戰爭爆發再抽調組織這支部隊,一是會打亂各軍區的作戰計劃;二是戰爭一爆發,交通被破,部隊行動受阻,將會失去戰機。

爭論的結果自然是職務高的彭德懷獲勝(多年後林彪主持軍委,採納了這一建議),粟裕則獲得了一頂“爭奪這幾個軍”的大帽子。

劉伯承、粟裕和彭德懷因何流過眼淚?


粟裕

因爲這些差異,彭德懷常常對粟裕出言不遜。甚至當粟裕在上報的文件上寫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字樣時,他都會火冒三丈,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當粟裕被迫在1955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檢討,作解釋說自己曾謙讓陳毅當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又脫口而出:“這正說明你陰!”

沙場上“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粟裕,在彭德懷的指責之下,常常束手無策,心情十分抑鬱。據他的老部下張震回憶,有一次甚至看到粟裕趴在桌上流淚。

這自然與劉伯承一樣,都是委屈的英雄淚。

三、彭德懷流淚

1959年彭德懷被職務更高的人批判下臺後,再沒有了過去的半點“脾氣”。之後的十餘年間,批鬥、捱整是家常便飯。他終於嚐到了比劉伯承、粟裕更委屈的滋味。

劉伯承、粟裕和彭德懷因何流過眼淚?


彭德懷

據《彭德懷年譜》記載:

(1971年8月8日)“(彭)在桌子上哭了起來。睡了沒兩分鐘又醒了,睜大眼睛思考着,一會兒眼淚又淌了出來。過了一會兒又哭起來。”

(1971年 8月18日)“上午聽說提審(彭)就流淚。”

(1972年11月22日)“(彭)躺鋪上哭了一小時。”

……

來源:掌上文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