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365·百姓|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陳偉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

現任福建省地術拳協會會長。

地術拳的實用價值與文化價值

是先人留傳下來的珍貴遺產,

如何做好傳承與發展,

成了陳偉強責無旁貸的使命。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

俗稱“狗拳”,

是福建七大拳種之一。

相傳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一位尼姑所創,

由近代武術宗師陳依九居福州後

流傳發展至今,

已傳六代。

陳偉強(左)自幼喜愛武術,

隨祖父陳依九(右)、

父親陳政祿(中)習武,

受家庭環境薰陶,耳濡目染,

從小勤學苦練,

對祖傳的地術拳有較深厚的理會,

深得地術拳法的精髓。

2011年,地術拳經國務院批准

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爲地術拳第六代傳承人,

陳偉強介紹,

“地術拳技藝特點是

地面鎖控技、捆綁術,

是綜合了中華武術的拳打腳踢、

以及獨有的地面搏擊、鎖控爲一體的拳種。

它是獨具特色的地面功夫,

也是區別於其他拳術的魅力所在。

除了在國內各大賽事上

能看到地術拳的身影,

陳偉強還曾代表福建地術拳

到世界多地參加武會,

展現中華武術之內涵。

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

讓更多的人知道地術拳的武術精髓。

陳偉強曾在一所警察學校

擔任武術總教官長達十餘年。

他將地術拳地面鎖控技術

與軍警搏擊格鬥術相融合,

並運用到教學當中。

在陳偉強的記憶裏,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學習地術拳的人有很多。

這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令陳偉強困擾的是,

隨着社會上娛樂方式增多、

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

地術拳的傳承面臨困難。

近年來,地術拳走出家族單脈傳承,

正不斷地融入社會,

走進武館、學校,

走進鄉村、軍營、警界。

目前,在地術拳宗師陳依九的故里

——西園村,

開辦有國遺地術拳培訓基地。

在這羣學子中,

最小的只有五、六歲,

最大的則有六十來歲。

這是陳偉強的愛人陳澤紅,

二人也是因武術而結緣。

如今,陳澤紅主要負責教學授課。

他們的女兒也具備了較爲系統的理論知識。

一家三口人共同肩負着傳承的使命。

陳偉強目前就職於

福州公安局上街(高新區)分局。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

他還要抽空進行地術拳文字編寫工作,

地術拳幾乎佔據了他全部的業餘時間。

“傳承發展地術拳是我的責任,

也是傳承中華武術發展的使命。”

陳偉強說道。

武術不僅僅是一種肢體語言,

還是一門藝術。

目前地術拳在福州有10多個傳習所。

“普及容易,真正要傳承精髓卻難。”

54歲的陳偉強仍在尋覓着接班人

欲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包書平

編輯:燕宇

監製:黃而海 陳玲雲

掌上福州

看新聞都用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