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幻燈這種放映形式,恐怕40歲以下的人見都沒有見過,也不知道什麼叫幻燈。這東西現在沒有了。多年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有一次玩我的手機,在拍照功能裏看到“幻燈片放映”一欄,孩子問我,什麼是幻燈片?還真一下子把我問住了。

我們小時候看過不少幻燈片,在電影放映之前,一般要先放幻燈片,內容大多是宣傳性的,有法律常識、科普知識或新片預告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帶有情節的專題幻燈片。它是當年除了電影之外,廣爲觀衆接受的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

幻燈,利用強烈的光線和透鏡裝置,把玻璃片上的文字與圖畫映射在銀幕上供觀衆欣賞。電影在正式開演之前,觀衆陸續進入場內,這時候放映一段幻燈片,既可以宣傳一些相關的知識,又能起到靜場的作用。

幻燈的底片不像電影膠片,它是一張一張畫好的,投射到銀幕上的畫面也是固定不動的,就像一幅幅彩色的連環畫頁面,配置一些簡單的文字說明。

改革開放之前,雖然人們生活條件差,但在城市裏,看電影的機會比現在要多得多。沒有那麼多的報紙雜誌書籍,沒有那麼多的歌廳舞廳餐廳,更沒有什麼電視電腦手機,人們休閒娛樂的方式相當單調,唯一可以選擇的大概只有看電影了。儘管影片的品種有限,故事片很少,較多是紀錄片,但看電影還是人們當時最大的精神享受。放幻燈作爲電影的前奏,人們是再熟悉不過了。

我看的幻燈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是在電影院,而是在鄰居家裏。

四十年前,我們家樓上住着一家知識分子,父母都在大學教書,他們二十歲出頭的兒子酷愛電器,自己用零件攢了一臺幻燈機。有時候這位鄰居大哥在家裏放映幻燈片,我們幾個小孩兒聚在一起觀看,片子有的是商店裏買的,有的是自己製作的。屏幕就是他們家的一面牆。幻燈片的內容早就忘記了,想必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情節,無非是一幅幅畫面打在雪白的牆上,但我們對這位鄰居大哥充滿了崇敬讚佩,他幾乎成了我們心中的偶像。幻燈機,當時在我們眼裏,無疑就是深不可測的高科技,幾個零件拼湊在一起能讓它照出彩色的畫面,實在是太神奇、太了不起了。這臺幻燈機不僅讓我們大開眼界,對電器知識充滿了幻想和渴望,而且也對擁有知識的文化人倍加尊重。果然這位鄰居大哥不同凡響,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當年就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

現在看起來,幻燈的確是技術含量比較低的設施,內容簡單,畫面定格,但在科技水平相對落後的當年,也曾風行一時,帶給人們一定的精神享受。

現如今,電視、電腦、手機、DVD全面普及,進入每一個家庭,人們茶餘飯後隨時隨地按下遙控鍵盤,各種影片、視頻一覽無餘,躺在牀上就可以看到任何節目。

生活真是今非昔比,豐富多彩,人們休閒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高科技產品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幻燈的播映方式自然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從生活中基本消失了。(張映勤)

相關文章